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海雀村从万亩荒芜中种出了一个“绿色银行”。而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更是成为海雀续写新传奇的宝贵财富。通过创建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海雀以“绿”之名,书写出了另一个新未来。
一大早,海雀村文朝荣精神陈列馆又迎来了一批参观的人,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讲述着海雀村曾经的沧桑;走出馆外,连绵数十个山头的万亩林海,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又让人不禁感叹沧海已变桑田。威宁县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杨华表示不虚此行,“在这个艰苦环境条件下,能够把这个地方发展好,把人的思想带起来,真的就是发挥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这个精神。”
在杨华心中留下惊叹号的,是海雀村的旧貌焕新颜,还有一股涌动在这个小村庄的精神力量。为了将文朝荣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传承下去,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应运而生,在2019年10月正式成为省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的5个省级重点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承担着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职责。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赵青:“他就是宣传文朝荣老支书的一个精神。在海雀这个地方,大家实地来学习参观。”
赵青(左)正在进行情景教学
80后的蒋琴是教育基地的第一批讲解员,从乡镇政府到海雀讲解,她面临的是基地资料从无到有的工作。“在文朝荣老支书的身上有很多的标签,但是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很酷的人。”
教育基地参观点之一——文朝荣故居
在看遍所有关于老支书的文字资料后,老支书的初心蒋琴仍然不解。但当第一次踏进当年老支书带领群众种下的林海后,闻着松林清香,听着鸟叫虫鸣的那一刻,蒋琴觉得自己读懂了老支书。“走进万亩林海的那一刻真的是很震撼,老支书他30年如一日,每天都要去巡山护林,坚持一辈子,那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蒋琴正在给学员讲解
看老支书住过的老土房,走老支书走过的巡山路,面对天南地北不同的学习团队,蒋琴把海雀蝶变的故事说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村子里面还有一种精神力量在鼓舞着大家。”
老支书精神不断被传递的同时,也照亮了海雀新的发展路。
海雀村村民文兴巧,曾经因为尝够了家乡的苦,一度外出务工想寻找生活的甜。2016年回乡后,发现一个崭新的海雀摆在了她的面前。现在,依托村里的食用菌大棚、教育基地食堂,她一个人打了两份工。加上开办民宿和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她一个人赚四份钱。“我一个人,全部加起来一年应该有三四万左右的收入。”
文兴巧
2020年,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共培训省委党校第55期、省委党校中青班等52个班次2848人,实现培训收入222万多元,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分红11.67万元;民宿收入21万多元。带动17名群众就业,并发放务工工资12万元。教育基地工作人员、海雀村驻村第一书记帅鹏:“我们通过党性教育基地,最终的目的都是受益给村民。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咱们海雀村,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他们也会愿意回到家乡发展。”
记者采访帅鹏
夕阳西下,余辉洒落山村,映照着每一个为海雀新未来忙碌着的人的脸庞。赵青在和新加入基地的讲解员们一边又一边的排练着讲解新节目;王光德哼着小调,将镰刀别进腰间,和青山暂别结束了今日的巡山之路;文正友带着文均福,去找村民谈心,安排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帅鹏则忙着去查看新加入民宿的村民房屋的修建情况。帅鹏说,正如文朝荣精神陈列馆结束语所说,海雀村里的每一个人,将齐力续写海雀新的传奇。“青山作证,绿水为凭,为有林茂粮丰,引百姓拓得康庄,朝向初心,朝向梦想,已然山清水绿,毕一生铺成锦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