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从十年前说起。
贵州省从江县占里村,是一个隐藏在深山密林中、有七百年历史的侗寨。2015年7月的一天,村中来了一群陌生人。带队的人30岁模样,皮肤黝黑,头发短短的,穿着白背心,背着鼓囊的登山包,身后跟着20多个年轻人,都说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他们告诉村民,自己是澳门来的青年志愿者。
这位带队的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来自澳门的80后裴承贤。
2005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裴承贤回到澳门成为一名教师。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萌生了赴偏远山村开展志愿服务的想法。他开始招募有共同理想的青年教师、医护人士、社工等,组建了志愿服务团队。2012年,裴承贤第一次来到贵州。
这些年,裴承贤走过贵州许多地方,在村里支教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参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一点点融入当地生活,成为村民们信赖的朋友。
目睹榕江“村超”的火爆后,裴承贤被当地百姓愉快的氛围深深感染,他和团队走进榕江田懂村,为那里的孩子们修建了足球场,与村民一同踢球,共享欢乐。
裴承贤已先后组织500多名澳门青年走进内地,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感受祖国的发展。他说:“我发现贵州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曾经很多地方都是泥土路,现在已经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了。”
几年前,裴承贤受邀去村民家吃饭。席间,村民告诉他,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天,村里男女老少都围在仅有的一台电视机前观看。看到澳门正式回归时,很多村民都在流眼泪。裴承贤认为,“这就是血浓于水,我们都是一家人!”
澳门回归25年,裴承贤和澳门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信在这股青春力量的推动下,澳门与贵州之间一定会有更多温暖而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