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老贵阳人
对于曹状元街上的这栋老房子
你一定有点印象
它曾是富商戴蕰姗先生的私宅
也是贵阳为数不多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国建筑
今天
因为一位艺术家和一位建筑师
让这座凝结了历史的老建筑
又重新有了色彩
9月25日下午
“戴公馆:时间与地方感”艺术展
在戴蕰姗别墅开幕
该展览是由建筑设计师越剑、画家石羆
和策展人管郁达携手打造
据了解,该展览通过绘画、文献、录像、摄像、装置等媒介,力图展现戴公馆作为一个特殊空间在时间长河里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建筑师和艺术家站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用各自擅长的视角和元素解读基于“戴公馆”不同的时间和地方感。
策展人管郁达告诉记者,之所以为展览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所有的历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纬度,在这里看到了时间的沧桑。展览中一位是建筑师,一位是画家,他们的不期而遇,其实也是一种时间的魅力。而地方感,指的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戴公馆”这个地方,周围的街区、周围的人、周围的美食、民俗其实都是维系人们情感的一种独特的纽带,也是一种艺术的记忆,让这个地方、这种情感在时间的长河里得以延续的原因。
听了策展人的解读,你是不是和记者一样对于展览还是一脸疑惑呢?别急,和记者一起继续了解、探寻。
2018年,越剑带领他的团队,本着“发现、保护、修复、活化”的原则,开始对戴蕰姗别墅进行整体修复重建工作。这源自于越剑多年所从事的建筑保护、修复和文化乡建实践的“恋地情结”和家园意识。
然而在这样一次修护过程中,越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取证和找依据,因为这栋建筑的资料很少,而修复老建筑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它的原状,后来他们一直找到了戴蕰姗先生的老家麻江县,找到他的宗祠、他的后人,了解这栋房子当年的生活场景。
越剑告诉记者修复戴蕰姗别墅也有一些很特别的事,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多都是木质,但是这栋建筑的走廊地板就是石板,一开始他们都怀疑是后来改造的,但是问了戴蕰姗的后人,他们说,小时候就是在这个石板地板上玩耍的。
问到展览中最特别的展品,越剑说,是这座《桥》,桥是越剑最喜欢的一种构筑物,每次经过大桥的时候,都会觉得桥两边的景色特别美。所以,他也在这个装置两边设置了屏幕,展现他们劳动的风景、修缮的风景。而这座桥的建构就是用这栋充满历史感的老别墅的老楼梯和修缮匠师们的各种工具承载的。
记者还发现在展览中特别呈现了一些修复匠人的照片,这在其他展览中是不常见的。越剑告诉记者,这些照片中有木匠、石匠、灰匠。老建筑没有这些匠师的修建和维护,是没办法真正做到老建筑的修复的,因为手艺都在他们的手上。所以应该尊重这些匠师,让他们回到历史舞台,这也映照了这次展览的主题“修复与传习”。
如果说,设计师是在用自己作品表达自己。那策展人无疑是站在整体表达的角度,构思、策划、统筹整个展览。而此次“戴公馆:时间与地方感”艺术展的策展人管郁达先生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评论家、策展人。
策展人管郁达说,对于这次展览来说,最特别的其实就是这栋老建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这种有历史感的老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的城市更加趋于同质化,这样的老建筑就是城市最真实的文化记忆。用展览这种新的体验去激活它,重新去解读传统。
对于这样别样的展览,以后还有吗?策展人管郁达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对于这种给人们留下了情感记忆的地方他都会倾注热情去做。策展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让时光留住,去雕刻时光。 贵州是一个激发想象力的地方,如果大家跳出来,换个角度去看,会很不一样。
视频提供:贝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