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专精特新丨贵州米业:“专精特新”添动能 稳粮增收底气足

动静原创
1667995860

打造一批工业小巨人,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助力实体经济,壮大制造产业。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专精特新》专栏。眼下,全省秋粮收购已经进入尾声。近年来,贵州米业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助力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近位于湄潭县的贵州茅贡米业的生产车间,机器声轰轰作响,稻谷经过脱壳、筛选、碾白、抛光等十多道工序,变成一粒粒饱满的大米。

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刘禄华介绍,单条的生产线,大约每日加工量都是300吨左右,两条线大约就是600吨,公司员工每天操作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达到国家5S标准。

作为贵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茅贡米业是一家集种、产、销一体化的粮油加工企业。近年来,企业深耕“米”文章,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技术+基地”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在全省多地建立水稻基地超过5万亩,实现种管收全流程统一管理。

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祥洪介绍,独特的地理跟气候环境,开发出一些适合贵州这边种植的一些优质稻,特别是公司跟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一起开发的大粒香品种,在全国获得了很多奖项,获得了贵州省农产品五十强的这个品牌,目前公司的茅贡米品牌价值是将近2个亿。

今年,企业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和产品附加值,开展了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稻田环境监测、病虫害预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大米加工降碎技术等10多项研究。

涂祥洪说,企业在创新方面,首先是源头抓起,就是优质稻种植,加工方面主要通过技改或者技术工艺上的一些创新,目前他们企业每年投入这方面的资金都在500万到700万元之间,一共取得了两个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惠企政策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2013年以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持续从各方面关注企业发展,当地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惠企政策,助力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向“专精特新”发展。

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华说,贵州省工信厅在他们企业技能扩能品牌培育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项目资金支持的方式累积资金近500万元,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黎平县的侗乡米业也通过开拓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走进公司生产车间,米香扑鼻,工人们正忙着把刚刚生产出来的优质大米进行打包出货。得益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大米生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

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徐绍忠说,自动化生产线避免了人工大面接触和防止灰尘进入 ,提高质量和达到标准。  

同时,企业还在产品保护、研发、包装、销售等环节上精耕细作,目前已拥有一条日产120吨精制大米的生产线,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地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广引导优质水稻品种种植,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余亩,拥有专利30件,切实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承义说,以前老百姓种植的香禾糯 ,卖的大米只卖3元到5元左右,通过对产品研发保护,他们把这个产品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后,价值翻了几番 ,通过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开拓以后,对老百姓种粮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该公司逐步演变成一家集水稻基地种植、订单收购、加工配送、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被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州县三级工信部门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助力侗乡米业在产品研发、培育创新等方面解决“卡脖子”难题,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同比增长20%。

石承义说,贵州省工信厅“专精特新”专班给予他们企业提供了很大帮助,一是给于企业奖补资金60万元,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登云、用云,提高了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意识和积极性;二是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给予贷款支持;三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提升竞争能力,使他们产品上了一个档次 ,节约了加工成本,让他们更有信心把企业产品进一步研发好,提高市场份额,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户回来享受政策红利。

遵义台 湄潭融媒 李晨晨 云威威 

黔东南融媒 黎平融媒 王启寰 姚强 吴厚凯

记者

程骏 岳坤莉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谭本恂

编排

飞宇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