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稻作贵州”农耕文化·自然科普公益展在贵州省图书馆南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通过“展览+体验+活动”的形式,带大家沉浸式体验贵州稻作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精美的稻米展品、有趣的互动装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打卡拍照,并表示:“原来贵州还有这么多的稻米品种,真是涨知识了!”
据了解,该展览从6月6日起一直持续到8月31日,包括贵州老稻种mini博物馆主题展以及“稻二&米丫”系列原创手绘展。此外,展览期间还将不定期举行“稻作贵州”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将邀请到资深专家学者及热爱稻作文化的新农人等,围绕贵州稻作文化带来各自的精彩讲述,大家可以关注“贵州省图书馆订阅号”或“半禾共作”公众号,获取最新的活动资讯。
“稻作贵州”系列纪录片也在当天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系列纪录片将围绕中华农耕文明下的黔地稻作文化相关联的稻食关系、稻作与建筑、民风民俗、农法技艺、生态水利、新农人等进行拍摄 ,预计在2026年前完成制作。
“除纪录片外,稻作贵州项目还将包含口述历史、短视频、电子杂志、纸质读本等内容形式,将采用五位一体的全媒体内容出品,展示传承农耕智慧,复兴稻作文化;以生动优质的新媒体网络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多彩贵州乡村振兴。” “稻作贵州”系列纪录片总导演陈晓龙介绍说。
老稻种MINI博物馆设置于贵州省图书馆南馆的2楼展厅,这里展示了包括香禾糯、红花稻、高坡红米等40多个来自贵州各地的原生老稻种。高低有序的玻璃瓶中,展示着从禾把、稻穗,再到米粒的不同形态,玻璃瓶如同时光胶囊,述说着千百年来沉淀在贵州的稻作文化历史。
2022年6月,首座老稻种MINI博物馆落地贵阳市观山湖区。此后一年时间里,14座老稻种MINI博物馆分别在省内贵阳、青岩、贞丰、龙里等地先后落成 。此次落成的第15座老稻种MINI博物馆,还新增了“风吹稻田”环节,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活动主办方表示,制作贵州稻种文化的相关陈列,并在省图书馆展示,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贵州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树立起珍惜粮食、关注粮食安全的意识。
【展览信息】
展览地点:贵州省图书馆南馆
展览时间:6月6日—8月31日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