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63725960
积分商场

过了中秋节,又要来个“秋分”节气了,“中秋”就是秋天的中间,而“秋分”又是把秋天平分开来的,那也是秋天的中间啊。到底这二者哪个才是真正的秋天的正中呢?

北宋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词曰: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词写天上人间影散乱,仙乐隐隐清露冷,似真似幻,让人怅惘留恋。这首词因明确的“金气秋分”之语可以被认为是一首“秋分”词,又说“秋分……秋期半”,则表明作者认可秋分是秋天的一半了。但也又让人困惑的是“凉蟾光满”一语,这是说月亮圆圆,满月,那这又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读到这里,不由让人怀疑这北宋谢逸或许也没分清楚中秋与秋分吧?

那么,有没有可能中秋节正好是秋分节气呢?这个,当然可以有啊。北宋刘攽《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正是写这样一个“双节”的,且此日还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神的类似“感恩节”性质的热热闹闹的“秋社”——那这是妥妥的“三节”了。刘攽《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诗云: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那么,中秋节与秋分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二者都可以说是“秋天的一半”。

仲秋处于秋季中间,八月十五日又处于仲秋之月的中间,因此,八月十五日可称“中秋”,这是对的。但从二十四节气所本的干支历而言,立秋为秋季开端,立冬为冬季起始,处于秋季正中的是“秋分”节气。“秋分”之“分”,本意就是均分、平分,因此,秋分是秋之正中,是“中秋”,名正言顺。也就是说,二者都可以说是“中秋”,而刘攽《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所写的二者恰巧重合这样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其实,对于这个烧脑的问题,本专栏的文章《你以为“中秋”就是指“中秋节”吗?》已经讨论过了。简要来说,秋分是封建王朝历来重视的祭月节,而中秋节后来居上,因万民所向而被重视起来,影响渐趋大于秋分。而发生转变的关键节点是在唐朝。

唐代杜甫《晚晴》诗云: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这是客游思归的诗作,“浮云薄未归”,这杜甫诗句里“浮云”的正解与李白的诗句“浮云游子意”恰是一致的。而最值得玩味的是诗句“秋分客尚在”,字面的意思是说时节都到了秋分了,我却仍然还在客居他乡。为什么杜甫秋分还在客居他乡就会如此悲戚呢?为什么这里特别强调“秋分”就理应不再客游,而要回归故乡呢?这可窥见在杜甫的时代,秋分是重要的与亲人团聚的节气。而反过来观察,回顾本专栏文章《月到中秋分外明》,体会一下那些唐代文人的“中秋诗歌”即可感知,诗酒交游反倒是当时中秋节最常见的主题,书写要与亲人团圆反倒是罕见的。

除此之外,诗圣杜甫“秋分客尚在”一语,与其“凫雁终高去”结合起来,还概括隐用了南北朝时文豪庾信的一首“秋分诗歌”,也算是高级的不露痕迹的用典。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其二》诗曰:

客游经岁月,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杜甫曾赞美庾信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对于庾信的理解是很深切的。庾信这首《和侃法师三绝诗·其二》诗表达“客游”“故情”,特别是在大雁南飞之际,更愿如同大雁身生双翼,飞渡黄河,飞回故乡!因此,庾信诗里,“客”在倾心羡慕“衡阳雁”“秋分俱渡河”;杜甫诗里,“凫雁终高去”,“秋分客尚在”;二人的悲凉,是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心有戚戚焉!

而同样的客居他乡,明代孙作写秋分之夜的感怀,则“愁独”之外,还特别强调了“静”与“清”。明代孙作《客中秋夜》诗曰: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这样的凉夜秋分,孙作感念“豆子南山熟”,又说“何年得自耘”,他是在说什么呢?其实这也是用典,典故来自东晋大名士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里,陶渊明是南山种豆的,还亲自耕耘。因此,孙作感念“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其实是在表达“但使愿无违”,高洁清白,空山闻雁,心生归隐之志。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南宋陈允平的“秋分诗歌”,诉说的则是对于朋友潘鄮(mào)屋的“满纸相思”。陈允平《怀潘鄮屋》诗曰: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这诗里的“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也是俊语,写尽了天长地久,写尽了日夜思念。这样的诚挚的情怀,实际上还传承在我们的歌声里。比如通俗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唱到,“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传统的秋分三候,据说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说雷雨明显减少了,虫子开始蛰伏在土里,湖泊池沼的水开始逐渐枯竭。这自然是聚焦在农业农事上的文化遗产。

图片来源:新华社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我们单从赏析诗歌的视角感受秋分文化,则隆重庄严的祭月大典之外,秋分可以客游感伤,可以空山闻雁,可以满纸相思……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