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在贵阳召开。开幕式上进行了关于《共享数字红利,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的专题讨论。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向大家分享了此前他陪同记者在贵州采访时的经历:“上个月中旬,我陪同10余家媒体在贵州毕节和遵义进行了为期5天的电信普遍服务媒体行活动。记者团走进深山茂林,真实体验了架设高山基站的不易和艰辛,亲眼见证了数字乡村的新气象、新面貌,用所看所听所想,深入解读贵州的通信密码。记者们看到网络通达以后,乡亲们不再需要爬到山上把手机举高高,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在偏远山区也实现了触屏可及,绚丽多彩的苗绣和优质的农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使村民们真正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高速路。”
毕节市黔西兴仁乡化屋村是刘郁林带队贵州采访的重要一站,也是让他印象深刻的一站:“化屋村已经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建成了两座5G基站,利用5G技术开设了慢直播的平台,展示苗绣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借助网络直播,整个苗绣扶贫车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了180万元的经济增收,线上销售渠道占整个车间销售额的七成。此外,苗绣车间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所以当记者们看到昔日深度贫困村融入了现代信息社会以后纷纷感慨,随着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各行各业涌现的信息化浪潮,贵州人特有的红色传统,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唱响西南的乡村振兴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