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居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位。近年来,赤水牢牢把握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等优点,形成了一条从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到成品生活用纸销售全覆盖的产业链。
赤水竹海
赤水竹原料产出每年65万吨
赤水市大同镇华平村拥有竹林3300多亩,砍伐竹子是村里近300户人家增收的主要渠道。村民王云贵常年从事竹子砍伐工作,技术娴熟的他只需要十来刀就能砍倒一棵十多斤重的竹子。
华平村村民王云贵正在采伐竹子
王云贵告诉记者,目前一吨竹子的市场价在490元左右,像这种十来斤的竹子,他每砍一棵就有两三元的收入。
华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钟亚红
据华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钟亚红介绍,今年华平村预计竹原料产出2万多吨,户均增收1万多元。那么砍伐竹子对当地的生态有没有影响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赤水市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郭小洪。
赤水市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郭小洪
郭小洪告诉记者,如果竹子不采伐,5到6年过后,就会慢慢地干枯死亡。砍掉老竹可以让竹林里面的新竹更快地生长,所以合理的采伐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反而可以让竹林生长得更好。
73个切片厂对竹子进行粗加工
竹子细长而中空,不便于长途运输,为此赤水市在村镇建设了73个切片厂,用于竹子的粗加工。
民族村村民蔡守平正在使用机械手臂装货
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蔡守平最近就忙于将村民们砍伐好的竹子,从竹林运输到切片厂。去年他换了一辆新车,车上的机械手臂让竹子的运输效率大大提升。他一个月大概能运送300多吨竹子,每吨运费50元。
切片厂
来到切片厂后,一棵棵竹子被切割成比手掌还小的碎片,然后再由载货量超过20吨的大货车运送到附近的原浆纸加工企业——贵州赤天化纸业公司。
竹原料进一步精加工成为原浆纸
贵州赤天化纸业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竹原浆纸生产企业,在企业的原材料囤积场,常年囤积着价值上亿元的竹原料,运送来的竹原料要在这里发酵一个月才能用于制造原浆纸。
贵州赤天化纸业原材料囤积场
贵州赤天化纸业副总经理张国宏
贵州赤天化纸业副总经理张国宏说,这几年赤水市强化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延伸到了竹林深处,开发的竹林更多了,开采率更高了,企业从本地获得的竹原料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提高到了现在的每年65万吨,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1500万元以上的原材料运输费。
原材料有了保证,企业原浆纸产能也从2018年以前的20万吨提升到了36万吨。不过原浆纸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再进一步加工为生活用纸才能使用。
下游企业 让原浆纸变成生活用纸
目前,赤水市有7家生产生活用纸的企业,它们都是赤天化的下游企业。
贵州赤天化纸业销售部经理张世平
贵州赤天化纸业销售部经理张世平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赤水市境内没有下游企业,产品需要运输到300公里以外的成都才能大量出售,运到这么远的地方,运费成本很高,利润非常少。现在赤水市内有了下游企业,一方面赤天化纸业能够就近销售,对于下游企业来说也能几乎不用再储备生产的原料,节约库房,对双方都有利。
竹运纸业卫生纸生产线
竹运纸业是下游企业中一家主要做外贸订单的企业,去年这里生产出来的抽纸、卷纸、餐巾纸等生活用纸80%销往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外销额突破了1亿元。
贵州竹运纸业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为
竹浆做的纸消费者喜欢吗?
竹子加工成的生活用纸在市场上是否受欢迎呢?记者专程到当地最大的一家超市了解销售情况。
超市卖场经理王绿琳
超市卖场经理王绿琳介绍道,在超市,本地纸既便宜、质量又好,很受消费者青睐,每个月都要进上百件货物。
依托五大竹产业链 赤水打造百亿级产业
如今在赤水,一根竹子,已经衍生出了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竹食品、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链,现有竹类加工企业近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
竹家具
2020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带动20万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竹产业综合收入占到GDP总量的58%以上。未来,赤水市还打算引进更多企业,继续延伸产业链,力争将竹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