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困难的情况下来到贵州,红军进入贵州后,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根据地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在人力、物力上支援红军,并给红军游击队送情报、做向导、抬担架,千方百计掩护红军游击队。
在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根据地军民密切配合,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为壮大工农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各级革命政权多次号召扩大红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入伍的热烈场面。“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就要当红军”成为群众的心声,贵州革命老区各族优秀儿女1万多人参加红军,使红军充满活力,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发生在贵州革命根据地,这是根据地人民的光荣。红军在贵州革命根据地得以休整发展,贵州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地。
在滇黔桂革命根据地的黔桂边区,共产党和红军在苗乡侗寨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传播革命思想;又以其严明的组织纪律,崇高的革命品格出现在各族人民面前。茂兰农民卢海臣家的铁锅被红军借用时打缺一个角,一个红军特地上门赔偿,归队时没有赶上队伍,被反动派杀害。红军的良好纪律,使各族人民群众感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从而拥护和爱戴。
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在红军行军的途中,各族人民群众为红军筹措粮秣,给红军带路,帮助红军开路架桥。“跟红军走,当红军去”成为当时各族青年的共同愿望。荔波县坤地寨的青年妇女覃菊英,破除了妇女不当兵的旧俗,毅然和男青年一起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一名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