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面对“德尔塔”,“吃货”们如何才能吃得放心?

动静原创动静原创
1628731320
积分商场

近日,全国多地发生疫情。据国家卫健委今早(8月12日)公布的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本土病例61例。

本轮疫情之下,因亲友聚餐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屡见不鲜:

2021年5月29日,佛山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佛山市新增确认病例部分个案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

2021年5月25日,广州市报告新增2例确诊病例,其中流行病学调查发布现确诊病例宋某某于5月19日上午在康王中路668号又一间茶点轩喝早茶(同时间确诊病例郭某在该餐厅就餐)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发布会上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仍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空气传播或者叫气溶胶传播

2021年7月,发表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Delta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特性及流行现状与防控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到,对于广东5月以来发生的疫情,流行病学追踪显示,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患者同他人共用卫生间或就餐时,即使无交谈也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传播

因此,除了“减少聚集”外,也让餐桌上的卫生进入了疫情防控的视野。

除了“德尔塔”

同吃一盆菜还可能吃出其他疾病

据《科技日报》报道,围桌进餐除了容易产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增加“德尔塔”毒株的传播风险外,还给其他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手足口病,都是“合餐制”的潜在危害。其中,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全球约50%的人携带。

据了解,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首次在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它可以长期定植在胃黏膜表面。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引起胃部一系列病变,例如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1989年和1993年,学者们又首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分离并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这意味着幽门螺杆菌也能通过唾液传播,但并非所有感染幽口螺杆茵的人,都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通常仅有少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让公筷公勺成为新风尚

就公筷公勺的使用而言,这不仅有利于卫生健康,对于餐桌文明也是一种新风尚。对此,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但是,对于早已习惯于围坐合餐的国人,要摒除“一双筷子吃天下”的旧习,一方面有赖于形成共识。这也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此类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认识其重要性。比如一些地方发起的倡议,就有助于人们了解相关知识、形成共识。也唯有更多的人使用公筷公勺,且习惯如此,才不会因碍于脸面等原因而拒绝。

另一方面,使用公筷公勺的餐桌文明,也离不开家庭的积极作用。公开报道显示,早在十多年前的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此次疫情期间,他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故此,家庭即便不能实行分餐制,也应尽快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使之成为一种生活自觉。

总之,公筷公勺倡议贵在付诸行动,这不仅需要餐饮企业积极响应,我们每个人也都该把公筷公勺用起来,并使其成为普遍文化认同,让这种更加卫生健康的“新餐桌文明”成为社会自觉。

新闻多一点

中国分餐历史远超会食历史(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传统的日常饮食方式,经历了从分餐到会食的漫长过程,且分餐的历史时间远超会食的历史时间。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食物是共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历史典籍中,有关分餐制的记载俯拾即是。《史记·项羽本记》中描写的“鸿门宴”,表明当时实行的就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便是一人一案。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最为典型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具,这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受少数民族影响更甚。到了武周中期后,国家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此时分餐与会食并存,会食成为主流。不过,在这段时期,用餐方式仍有过渡期多元化特征。

到宋代时,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到明清时期,会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

记者

周倩

编辑

周倩

责编

孔薇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