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儿童医院门口
一位穿着深色羽绒服的中年女子
在寒风中来回踱步
她手里举着一张醒目的牌子
仔细打量着往来的人群
目光不时与陌生人投来的警惕眼神碰撞
……
“如果在治疗期间遇到困难
请到对面‘心羽家园’寻求帮助
无偿提供食宿”
牌子上的字
是手写上去的,有些潦草
前来询问者,也都神色紧张
下意识地与女子保持着一定距离
带着满心疑惑
我们决定跟着这位女子去看看
事情很顺利,地方也不远
透过楼道里的窗户
就能看见马路对面的儿童医院
我们跟着女子走进了一间出租屋
“常妈妈,我想画画”
“常妈妈,我想吃番茄炒蛋”
“常妈妈要给我们发礼物啦~”
一进屋,不同孩子口中喊出的“常妈妈”
让我们有些意外
12月26日,常向阳(左三)和她的“心羽家园”。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一屋子的暖暖烟火
我们发觉
事情好像跟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然而,墙角散落堆放的行李
和桌上放置的一个个药瓶
却又显得与这个氛围格格不入
交谈中我们发现
这里的孩子来自陕西各地和周边省份
大多是白血病患儿
由于白血病的治疗周期长
每周都要去医院做检查
只要一个孩子患病
几乎就要带上一家人
这个200平方米
12张床铺的“家”
成了很多外地病患家庭
临时栖身的“港湾”
在这里大家共同的目标和心愿
只有一个
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常向阳(右二)与患儿家属一起包饺子。
孩子们口中的“常妈妈”
叫常向阳,陕西西安人
这些年,她不但站在医院门前
也站在医院的病房里、过道里
把一批又一批的外地困难患儿和家长
接到“心羽家园”,免费提供吃住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创办‘心羽家园’
正是因为我‘见不得别人不好’”
2017年,常向阳到西安儿童医院
看望一位大病救助的孩子
病房外,她看到一位瘦小的老大娘
蜷缩在一块破旧的毯子上
身旁的袋子里放着两个馒头
她停住脚步,蹲下身问大娘
“您怎么睡这儿呢?”
“孙女病了啊
晚上病房里只能留一个家属
如果有别的办法,谁愿意睡走廊……”
老大娘的话,刺痛了常向阳的心
正是这次偶然的对话
让常向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
要为这些治病的困难患儿家庭
提供一个家
管吃管住,分文不收
当天晚上
常向阳将想法告诉了父亲
一向支持女儿做公益的老汉
深知这件事难度之大,起初并不支持
但他也知道
自己拗不过“爱管闲事”的女儿
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支持她
并叮嘱老伴儿
“以后留够咱俩买药和日常开销的钱
其他的都给阳阳去做事”
刚开始,常向阳便碰了钉子
为了让外地患病家庭
知道“心羽家园”
她经常在医院门口举着手写的
“免费提供食宿”的牌子
有些人对她将信将疑
提着箱子到住所后,看到满屋的人
以为是落入了传销组织
吓得撒腿就跑
但更多的病患家庭留了下来
他们在这里暂时擦干了眼泪
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回想起一批又一批患儿离开这里
常向阳湿了眼眶
“孩子们来的时候,我不流泪
他们走的时候,我的泪却止不住
虽然心里舍不得他们
但我真心希望他们回去以后
永远都不要再回来”
12月26日,一位患儿家长与常向阳视频通话。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提起常向阳,大家有着说不完的感谢
一位母亲告诉我们
她和孩子在这里已经住了7个月
“在外面租房时,我们找最旧的小区
每月的房费也要1500元
在这里,不但省了住宿费
常姐还免费给我们提供米面油”
不仅如此
为了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
常向阳让孩子们的父亲放心出去工作
她来照管孩子和孩子母亲的生活
在患儿父母眼中
“心羽家园”也是心灵的疗伤地
在这里,大家是彼此的依靠
任何一个患儿康复了
对其他人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日子一天天过去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帮助
常向阳高兴
但看着一天天见底的积蓄
常向阳发愁了
最难的时候
她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哭过
“但哭过之后,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
我没有理由抱怨,更不能甩手不管”
12月26日,常向阳(右)在照顾“心羽家园”里的小朋友。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咬牙坚持的常向阳迎来了转机
“心羽家园”的善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在当地政府、慈善协会
和一大批好心人的帮助下
每月固定开销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家园的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了
就在上个月
“心羽家园”重新换了一批床和家具
厨房也升级改造了
几天前
有网友把常向阳的故事发在网络上
很多人都深受感动
从天南海北寄来许多物品
“心羽家园”用不完
常向阳就把这些东西
发放给医院里的外地患儿家庭
“很多的患儿家庭都需要这些
我们提供一些,他们就少买一些
能帮一点是一点”
入夜后
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方向看去
不远处一座老居民楼的顶层
“心羽家园”这几个字
在寒夜中散发出温暖的光
就像常向阳所说
看到这几个字
我们就知道
“有灯亮着,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