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的美术班开到什么时候!我就学到什么时候!”宁愿同学欣喜地对美术老师王明华说,言语间能感觉到她对画画的热爱。
线描写生作品《侗家鼓楼》
这幅线描写生作品《侗家鼓楼》前不久入选了由中国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少儿美术作品展。这次作品展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数量超8万件,入选作品也有800件。这幅《侗家鼓楼》则是贵州唯一入选的小学组作品,将于9月在北京展出。它的作者正是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大塘小学三年级学生宁愿。
说起《侗家鼓楼》的创作灵感,宁愿说:“这是王老师布置给我们的假期作业,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完成。他告诉我们要画自己最熟悉的画面,最生动的景象,所以我就选择了我最熟悉的村寨和鼓楼,就在我家门口。”
大塘小学三年级学生 宁愿
“宁愿在画画方面比较有天赋,这幅作品能得奖我也很惊喜。”王明华告诉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幅典型的线描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灵动、疏密关系处理得很好,非常有民族特色。同时,从儿童的视角去画写生对象,画作也充满了童趣。”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你,猜猜宁愿学画多久了呢?
1年?2年?3年?还是5年?
宁愿今年10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直寄宿在姑姑家里。利用课余时间,每周六宁愿都会来到王明华的公益美术班学习画画。到现在,她已经学画快2年了。
大塘村的孩子们正在写生
教大塘村的孩子学画画,这件事王明华坚持近4年,而且免费。这个深圳的外乡人,起初来到大塘村只是想寻觅一块静谧之地安心创作。“我发现这个村子不错,山清水秀的,我很喜欢,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工作室,平时进行创作,偶尔接待艺术家来写生。”对大塘村一见倾心的王明华,2015年关掉了在深圳创办多年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在大塘村定居下来。
王明华正在作画
王明华画笔下的大塘村
王明华在大塘村画山、画水、画人情,但最触动他的还是这里的孩子。“我只要画画就有很多小朋友围着我。刚开始以为就是看热闹,后面发现他们一看能看一整天,直到我画完。”王明华告诉记者,大塘村的基础教育普及得不错,但是艺术兴趣培养还有所欠缺,“本身我是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所以决定重操旧业,开一个公益美术班让孩子们来学习画画,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的人生也有多一种选择。”
大塘村的孩子们正在写生
开班之初,王明华担心没人来报名,但孩子们对艺术兴趣学习的热情让他出乎意料:“大塘村适龄的小学生有300人左右,报名第一天就来了5、60个孩子。”孩子们学画的热情很高,但因为资源有限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王明华的美术班每期只能控制在20个人左右。“我教孩子们线描、水墨画、水彩画、泥塑、手工……大家想学什么我就教什么。开班这些年,前前后后教了100多个孩子。”
大塘村的孩子们正在写生
这些孩子不少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淳朴、善良但也害羞、内向:“像宁愿刚来的时候比较胆小、害羞,我教她把想说的、想表达的都画出来。宁愿很有天赋,也很用功,慢慢地引导之下她开始敞开心扉,不仅能够把所见所想画出来,人也变得开朗、活泼了。作为老师,这是我最开心的。”
大塘小学师生在莞城实验小学进行美术交流活动
孩子们学到一定阶段,王明华就会找机会带着他们参加各种画画比赛,孩子也争气拿回来了不少奖。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也能学画他也想了不少办法:“每次有艺术家来大塘写生的时候,我都会邀请他们给孩子们上课,一方面是能教更多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想让大家换一种思维,多一种感受。”
去年,王明华还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大塘村,去到东莞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少儿美术板画和藏书票邀请展:“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孩子们能出去多看看更精彩、广阔的世界,希望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有所触动、影响。疫情过后,我会继续带着孩子们去外面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找到自信,拥有梦想,遇见更好的自己。”
“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联系王明华老师采访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第一通电话之后,再回访等来的却是关机2小时。终于等到王老师的回复,才知道原来他在给大塘村的学生上课,关机就是为了专心教学不被打扰。而此刻,从未谋面的王老师已经立在了我的眼前。
在对王明华的采访中,我一直有几个“附加题”等着他:
怎么维系生活?
放弃深圳的事业,家里人怎么想?
为什么公益教学坚持这么久?
随着采访的深入,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收入,他的艺术基地会有偿接待一些来大塘写生的艺术家。王明华也会去外地讲学、交流,这就是他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了,也是维持给孩子们教学的重要支撑。
关于家人,他说:“现在我孩子也有了工作,我老婆也是比较传统的女人,我在哪她就在哪。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电话那头的笑声里溢满了幸福。
关于信仰,“我是个美术老师,最喜欢的当然是画画。来到大塘之后,我发现如果我的一点光能够影响到孩子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王老师告诉我。
无论是前段时间频上热搜的“云上摇滚”,还是今天的“侗族小画家”;无论是音乐老师顾亚,还是美术老师王明华,他们都给贵州的这些山里娃、村里娃带去了追梦的机会。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和扶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对于孩子们更是要“志智双扶”,才能彻底撕掉“贫”的标签。
我们庆幸也感谢,有王明华、顾亚这样的人在为孩子们付出着。我们也相信,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断地辐射着周遭的人们,共同关注山里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勇敢追梦,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