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号,由中宣部组织的“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贵州。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等20多家中央媒体以及贵州媒体的84名记者分三路奔赴我省9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为期7天的主题采访活动。
采访团第二组的记者们采访的第一天,也是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村民们摆放秋季木耳菌棒的第一天。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马脑村的食用菌基地从破土动工,到五月第一次春季采摘,再到现在秋季排棒,村民们一直都忙得热火朝天。
“在这里有做一个月差不多有2000块,对我这种无法外出务工的人来说,已经很好了,现在生活也比以前好了,打算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村民张碧霞告诉记者。
铜仁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食用菌不仅投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更有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优点。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华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基地里,平均每一万棒劳动用工2.5人,50万棒就需要150人。按一个周期75天,在春耳期间,劳动用工最多的一天是560人。当地的菇农每一棒能赚一块多,如果一年每人种5万棒,一个家庭一年收入能有几万块,对于经济收入和土地的利用都是大大提高的。
“早在2018年试种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贵州这个地方种出的木耳有一项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就是干湿比达到了1:13.4,在口感和观感上也很不错,就决心要在这里做出高标准的黑木耳种植。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这里不仅能种出颜色口感都很好的木耳,还能种四季,大大的提高的土地的利用率。”陈华说。
沿河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印江县的帮扶。2020年,沿河县计划发展3000万棒食用菌,已发展食用菌10多年的印江县,响应了铜仁市“9+2”区县支持沿河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号召,带着资金,技术并引进龙头企业支持。目前,已帮助官舟镇马脑村建设日产6万吨的智能化菌棒加工厂和117亩排棒51万棒黑木耳示范基地。智能菌棒场包含了生产车间、原料库、能源中心、研发检测设备等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建设,年产菌棒1800万棒产值3600万元。
明天,采访团还将走进沿河县中寨镇,实地观摩中寨镇协力生态生猪代养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及“白叶一号”感恩茶致富茶的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