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年轻人口中的“最帅女机长”,也是筑牢东海海上安全防线的守护者。作为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宋寅的信念就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2010年以来,宋寅穿梭云海、救危解困,安全飞行达3260小时,成功救助224名遇险人员,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我们来听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宋寅的故事。
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飞行管理部党支部书记 宋寅
24小时待命的海上守护神
4月21日,上海长江口危险品锚地内,一名遇险的中国籍船员亟需送岸医治。15时50分,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直升机起飞,83分钟后,救助机组着陆,伤员被安全转交给医护人员。坐在直升机驾驶舱内的,正是宋寅,这是她成为海上救助飞行员的第十二年。
上海封控期内,宋寅机组火速救援海上断指船员。
在宋寅看来,她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就是保证海上的人的生命安全,“海上发生任何突发事故,我都要竭尽所能,把遇到危险的人给救回陆地上。”
24时在线,随时待命出发,或出现在惊涛骇浪的恶劣海况里,或出现在搁浅碰撞的危机情形中,这是属于海上搜救人员的工作日常。宋寅驾驶的直升机,就是遇险者眼中的那一线生机。
但最初选择这个工作,她也曾带着一丝懵懂。宋寅说,当时她对海上救援工作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并不清楚,但觉得这份工作很酷,在她看来,“可以救人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十二年初心不改
勇往直前只为创造生命奇迹
2010年,24岁的宋寅正式成为了一名搜救副驾驶飞行员,第一次实战任务是在11月的深秋,她和机组人员一起救助了海上受伤渔民;四年后,她正式成为一名海上搜救机长。在她看来,专业是这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一般来说,海上直升机救援面临的情况艰难而复杂,从事海上救助飞行工作的人都需要很长的成长周期才能去胜任。
一方面,直升机的机舱环境没有大飞机的好,冬天需要把舱门打开去做吊运,夏天闷在机舱又非常热;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船只并不适宜直升机起降操作,宋寅说,“特别是有的时候遇到的是小渔船,在风浪的影响下摇晃得比较厉害。在下放救生员的过程中,要保证飞机非常匀速稳定的运行,但凡没有那么稳定的话,可能下面的救生员就会像钟摆一样摇晃起来造成碰撞危险。”
直升机悬停时,救生员要被下放到海面。
2015年,“苏赣渔运02866”轮翻扣,身为值班机长的宋寅接到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中心发来的消息,船只下仍有幸存者,需要通过救援直升机将潜水员和潜水装备运到现场,她立刻决断进行救援。
宋寅还记得,“那次救援我们接力5个架次,把所有的人和装备都运送到现场,最后救出了一个被困36小时的人员,我当时看着日落就觉得特别值得。”
受困船员被救上救助直升机
一年后的冬季,宋寅机组又救起了“闽连渔66678”轮的十名船员。在那次救援中,船只已经失火,救援机组以最快的速度接力,将十名船员全部救起,将救援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而最后一个离开失火船只的,正是东海救助局的救生员。
惊心动魄的搜救背后
是千百次的训练
对宋寅来说,救援工作必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
作为一名搜救机长,宋寅的责任不仅仅是将被救者迅速地转移到陆地上,还要将飞机和机组安全地带回机场。每一天,她都要不断思考,如何在飞行过程中准备得更好。
随时待命,宋寅和同事们永远奔赴在需要救援的现场。
现在她已经是一名教员,需要带飞新的机长,把风险想得更全,把训练做得更足,这是她必须要关注的事情。宋寅说,虽然每天可能只有一两小时,但是实际上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每次训练飞回后,我们还要去总结训练里面发现的问题,想原因,找措施,下一次怎么飞得更好”。
对于这份工作所面临的辛苦,宋寅不以为意,因为在精神上她是快乐的。
宋寅说:“虽然现在天气很热,还要穿着防护服,任务回来,可能里面整个连体服全都湿透了,但是救到人了。当你做完这件事情回过来看,身体上的苦都不算啥。”
【青春独白】
宋寅:在我看来,青春好就好在有无数的可能性,让我感觉任何事情我都可以。要有梦想,要有目标,要有信念,有了这个东西,在遇到挫折时,就能够站起来,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