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遵义市经济增速连年保持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遵义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抢抓用好国发2号文件机遇,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在遵义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超73万平方米的贵州钢绳集团异地整体搬迁项目基本建成,部分车间进入调试生产阶段。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缆索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 、经理 杨绍延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缆索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杨绍延说:“搬迁过来后,原来的老设备都得到了更新。在国内来说,我们的技术含量,包括装备水平都是一流的。”
智能化大型钢丝绳生产车间,即将为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和六安高速花江峡谷特大桥生产悬索桥主缆,订单总量3万吨,预计明年内全部生产完成。据了解,异地整体搬迁项目全部投产后,贵州钢绳产能将达到55万吨。
去年,遵义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全市736户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规模工业增速、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创新创造、绿色制造体系等均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化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日益强劲的动能引擎。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遵义各地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凤冈,茶芽冒头、新茶开采,300多家茶企业即将进入生产。去年,近3000吨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出口外销,连续3年摘下全省出口第一。在赤水,竹笋被制成200多种美食小吃,300多种的竹制品,竹林已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在习水,黔北麻羊中央工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羊肉米粉近3000份,“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产销模式,推动了黔北麻羊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近年来遵义聚焦茶叶、辣椒、优质粮油、畜禽等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去年完成农产品加工总值586.6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全省位列第一,农业总产值实现921.25亿元,全省第一,遵义正从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奋进。
过去五年,遵义市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品质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和丰富。2021年,遵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9.9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2%,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遵义市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城乡互融、动能支撑、绿色生态、民生保障、红色传承和党建引领“七大体系”,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