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松,是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的一名基层公务员。2015年,我参加工作来到大水乡,在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先后在宣传办、党政办、水利站、文化站工作。5年来,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帮扶得到群众的认可,他们都叫我“李书记”,其实我是一名“冒名书记”,其中原委,还得从2018年说起。
201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安排下,我成为大水乡高潮村脱贫攻坚大队的一员,在高潮村开展脱贫帮扶工作。我与高潮村党支部书记刁宪同志一起分片负责高潮村箐脚组,这是一个拥有55户农户,其中23户是贫困户的村民组。
记得2018年4月24日,我和驻村干部彭方、村支书刁宪江等同志一起在箐脚组组织召开群众会,与大家一起商议2018年产业扶持项目。
李松走访贫困户
“我家丈夫的身体不好,我自己之前又得过精神病,在组里处处受人欺负,2015年能繁母牛项目大部分人家都得了,我家就没有。”群众会被一名50岁左右的妇女突然的讲话打断了,从刁支书口中得知,讲话的人叫樊光梅,户主王培育,家庭人口5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已经脱贫。
第二天,我和刁支书开始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同时对箐脚组贫困户情况逐户摸底。
“你好,我是乡政府派到高潮村的干部,我叫李松,以后箐脚组的大小事都可以找我。”每到一户,我都会向乡亲们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们来到王培育家的时候,王培育的妻子樊光梅和我们拉开了话匣子:“2013年的时候,赵书记在我们高潮村开会,同意我家将老旧危房拆除之后重新建房,说有7000块钱的补助,后来赵书记不在我们村了,我们寨上有些人就说我家的房子建得太大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兑现危改资金。2015年,说养能繁母牛,我家又没有得,感觉到处都在受人欺负。”
通过马上和村建站同事核实危房改造的情况之后,我们给她解释,村建站已经对他家的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核实,现在资金支付材料已经送财政部门了,钱很快就下来了。至于能繁母牛项目,因为他们家没有申请,当时村里面在综合考虑之下没有发放给他家。
“樊嬢嬢,现在政府又有新的扶持政策了,养一头牛补助2500元,最多可以补助两头牛,养一头猪补助500元,最多补助5头,种植一亩矮秆经济作物补助500元,最多补助5亩,你看你打算申报什么项目?”我们一边宣传政策,一边征求她的意见。
樊光梅说:“我想养牛。”
“行,我把你的养殖需求往上报,等扶贫部门审批下来之后我通知你买的时候你再买。”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刁支书将种养殖扶持政策给整个组23户贫困户全部宣传到位。
李松走访贫困户
“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主要是和大家宣布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之前申请的项目,已经得到了管理区扶贫办的批准,大家可以开始按照申报的内容,该买牲口的买牲口,该种植经济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完成之后我们好申请乡级验收,兑现补助……”5月份的群众会上,刁支书向大家宣布了项目审批情况。
2018年5月15日的早上六点半,我被一阵电话吵醒,“李书记,我家的牛已经买了,乡里边什么时候来验收?”来电的正是樊光梅,第一次被人喊书记,我有点“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潮村箐脚组的群众对我也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叫我“李书记”。在这3年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改变了环境卫生,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解决了整个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一起脱贫,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
随着贫困户脱贫,高潮村整村出列,我到村组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了。但箐脚组的群众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仍然有人会给我打电话,在他们心中,“李书记”是值得信赖的人。
监 制:李 华
审 核:梁美林
编 辑:杨品益
图 文:李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