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花草”这个名字很多人没有听过,但你应该见过它的“本尊”,就是下面这个铺在盆栽泥土上的“草”。
位于黔南州独山县影山镇的紫林山村,按照当地村民的描述,村里大半年都是细雨霏霏、雾气弥漫的天气。这个位于高寒山顶、具有独山“西藏”之称的村子,平均海拔1412m,年平均气温13.9℃,最低气温零下8℃,年降雨量1570mm。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当中,无论是种水稻或者玉米,产量都比山下要低将近一半甚至更多。而当地村民却找到了一种特殊的作物,完美适应当地气候,并且还价值不菲,它就是——海花草。
科普时间:
海花草,又名水草、水苔,属于苔藓科泥炭藓属,广泛生长于温带、暧温带和热带的草丛林下沼泽,潮湿的水沟边,石壁上。长度一般在8cm-30cm左右,有的甚至长50cm。
海花草十分柔软并且吸水力极强,吸水量相当于自身重量的15~20倍。具有非常好的保湿、保温、保肥、透气等功能,是种植蝴蝶兰和各种兰花最理想的天然植料,也是出口包装及各种花卉根系的必需材料,还广泛用作军用急救包和代脱脂药棉、运输鲜活水产品、提炼成食品保鲜材料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用途,市场价为每斤7至8元。
紫林山村的故事:
一直以来,紫林山村漫山遍野就长满了海花草,但在当地村民眼中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将它晒干当作烧火做饭、驱蚊的材料。当得知海花草在市场上有那么多用途之后,“变草为宝”成为当地的致富思路。林业部门以每亩500元的补助鼓励当地群众种植,村委会成立合作社对接销路,让村民们不用担心产销问题。
“懒汉作物”:
吴光仪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一个人就承包了45亩。“三年收两次。产量每亩最少就是500斤,产量好的地方可以达到1000斤。每亩有个五、六千(元)。种起来不难,像有些出去打工的,他回来种下去以后再请一个人帮他打理,他就又可以回去打工了。”
如同吴光仪所说,海花草不仅经济价值高,还非常容易打理。村支书黎祖酉告诉记者:“海花草种植的方式很简单、很粗放,把农田掏箱之后,里面灌水,在上面撒上苗就可以了。很简单,后面就不用管,草多的时候打点药,后面就一直不用施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懒人种植作物。”
如今,紫林山村的海花草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覆盖农户506户1600人,带动贫困户155户560人。一年可以达到1000多万的产值。远销广东、台湾、日本、韩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