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忆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丨文化古城镇远县人民的好儿子——乔光鉴

原广播文艺制作中心、作者:李林、编辑:罗皓南
1563932640
积分商场

文化古城镇远县人民的好儿子  ——乔光鉴

文化古城镇远县人民的好儿子 ——乔光鉴

00:00 / -

文化古城镇远县人民的好儿子

——乔光鉴

他是不拿枪的战士,却冲锋在杀敌的前线,他们以自己的忠诚和信念,为了革命事业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写就了大写的人生。乔光鉴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乔光鉴,字孟渊,1908年出生于贵州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一一镇远县。其父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是贵州有名的进步学者。1928年乔光鉴在贵阳读完高中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平大学政治系。当时的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共产主义研究会,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并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3个月内,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他参加了党领导的北平学生南下示威活动,奔赴南京,抗议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得到了一次革命实践的教育。
1932年7月,乔光鉴从北大毕业后,仍在北平以教书为业,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在北平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到1937年,乔学鉴相继在武汉培文中学和第一女子中学教书。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经常向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讲苏俄、讲陕北的革命形势。“一二·九”运动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在北平建立(简称民先)。总部于次年迁到武汉,他加入了“民先”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走入社会,深入工厂,宣传募捐,日夜奔忙。乔光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让其岳父知道后,老人郑重其事地问他:“光鉴,你是共产党吧?”他笑着回答:“您看我像不像?”老人有些不快,沉着脸说:“教书就教书,不要去搞那些事,搞不好要被杀头的。”他又回答:“我所做的,不是大家也都在做的事吗?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爱国还有罪?只要有血性的中国人,就不能容忍鬼子们来瓜分咱们的中国。”乔光鉴说服了老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乔光鉴在抗战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党史专家李林介绍说: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乔光鉴回到贵州任湄潭中学校长,他聘请大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担任教师,并依靠他们去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发动学生利用假
期集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骨干,湄中‘民先队’很快成立起来,发展队员40多人。他们以‘读书会’、‘新文字研究会’、‘青年抗日同盟’等不同的组织形式,领导全校的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发动学生订阅《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组织学习《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等;举办时事、学术报告会座谈会;出壁画、画报、黑板报;每逢场期上街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演出《一个游击队员》等文艺节目。
为了将来打游击作准备,乔光鉴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注意团结上层人物,经常邀请国民党湄潭县长、教育科长出席湄中的抗日救亡集会和观看演出,从他们那里借出枪支让湄中的学生进行军事演习,学习军事技术;组织群众为前方抗日将士募捐寒衣、药物、写慰问信;鼓动群众参加八路军,把湄潭的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乔光鉴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党史专家李林介绍说:

“1938年2月,乔光鉴与贵州省工委秦天真接上组织关系,并由秦直接领导和分配工作,从此,乔光鉴的身影更是活跃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线上。他以民先队员为骨干,组织了两支宣传队,一支继续留在湄潭县境内活动;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名为‘湄潭中学飞鹰步行团’,在他和教师顾诗灵带队下,每天步行60里,沿途还刷写标语,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风餐露宿,不辞辛劳,经过长途跋涉,到贵阳与这里的‘民先队’会师。
在贵阳期间,乔光鉴带领‘湄潭飞鹰步行团’与贵阳‘民先’、沙驼业余话剧社、筑光音乐会等群众团体联欢,开座谈会,交流开展救亡宣传活动的经验,互相鼓励。
‘湄潭飞鹰步行团’的活动在社会上震动大,影响深,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和恐惧,他们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进行阻挠和破坏,‘湄潭飞鹰步行团’被迫返回湄潭。接着国民党当局又以‘行动危险,诱惑青年学生’为由,撤去了乔光鉴湄潭中学校长的职务。”

据说,乔光鉴还当过国民党的县长,党史专家李林继续介绍说:

“1948年8月,乔光鉴任关岭县县长。由于党组织撤离贵州,乔光鉴与党失去联系,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仍利用县长的职务,支持和掩护党的地下活动。他将参加过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的甘泉等进步青年起用为教育科长等职,让他们利用合法身份开展反蒋活动。
甘泉当了沙云乡的乡长后,利用自己的职务组织了一支武装,乔光鉴曾批给他们两箱手榴弹和11支步枪。这支武装于1949年3月参加了党领导的‘郎岱三・三暴动’。暴动失败后,国民党贵州省政府通缉暴动的领导人,并令郎岱、关岭两县政府将参与暴动人员缉拿归案。乔光鉴对省政府指令表面上积极执行,以追捕为名,带着县保警队到了沙云乡政府后,不避危险只身前去甘泉等人家中,通知他们赶紧躲避。接着又到永宁镇,找到被国民党登报通缉为‘攻打郎岱县城的土匪头子’的聂吉甫,将省政府的通缉令给聂看,叫他躲避一下,然后乔光鉴回电省主席谷正伦:‘通缉人员在逃,正在追捕中’,使关岭的反蒋武装免遭一场大难。”
乔光鉴还非常巧妙地利用国民党的政策来减轻人民的负担,打击地主豪绅。1949年初,国民党为了收买人心,提出“清田均赋”、“二五减租”,乔光鉴就采取了假戏真做的办法。召集全县的区、乡长开会,要他们一定要执行,否则将严惩。然后他亲率一批政府属员下去督促检査,逐乡逐保清查田产,核实田赋,对大粮户课以重税。有
的历年不纳地租田税的大粮户也不得不交纳赋税。乔光鉴在当地被人们冠以“乔扁担”的称号。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有个屠户姓滕,卖肉总是短斤少两,常与顾客争执不休,甚至凌辱行凶。一天乔光鉴路过肉市,见滕与顾客争吵,正要行凶动武,旁人越劝他越逞凶。乔光鉴问明情况后极为气愤,当场操起扁担将滕打了50下屁股,以儆效尤,人心大快,乔光鉴因此而得名。
1949年11月,就在我解放大军进逼贵州,准备解放贵阳之际,一辆国民党囚车悄悄驶入贵州西部重镇盘县县城国民党的杀人刑场,车上一名脚带铁镣,面容消瘦,身着呢子长大衣的中年男子就是中共地党下党员乔光鉴。年仅41岁的乔光鉴,由于特务密告,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政治要犯”秘密杀害于此。

 

编辑

熊胜鼎

责编

王曦露

编审

王俐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