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的疫情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为扎实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镇宁县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抽调人力、物力,支援贵阳市的防控工作。经过组织和筛选,由镇宁县人民医院、镇宁县中医院、镇宁县妇幼保健院组成60人的医疗队伍迅速集结,向贵阳出发,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些披甲上阵的医护人员有什么经历,在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赵飞亚是镇宁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师,9月4号那天,赵飞亚正在普定县的家中安装家具,她刚与男友确定了婚期,正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此时,她却收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医院正准备派人前去贵阳支援。”得知这个消息后,赵飞亚想也没想就报名了,她以最快的速度从普定赶回了镇宁县人民医院报到,当天晚上8点就与医疗队一起来到了贵阳。
为了参加抗疫支援工作,赵飞亚将原计划于9月20号的婚期推迟了。得知此事后,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她“太拼”。其实,她何尝不想与男友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呢?夜深人静时,她也会恋恋不舍的抚摸着那张写着自己名字的结婚喜帖。
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作为一名工作了11年的医护人员,在疫情来临时,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赵飞亚说:“我永远都记得我在入党时的宣言,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个时候我必须要挺身而出。先有大家,才会有我的小家。”令她感到欣慰的是,男友和家人也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让身处抗疫一线的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赵飞亚所在的医疗队伍承担了花溪、小河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每天,凌晨3点她们就要起床,3点半就开始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一直到中午12点才快结束,每次要采集将近900人。为了加快采集核酸进度,赵飞亚说,在为大家进行核酸检测期间,医疗队常常不喝水也不进食,就是为了避免上厕所。在中途,也会有志愿者和居委会给他们准备馒头、玉米或者鸡蛋,但她和队友都没吃。赵飞亚告诉记者:“拿下面罩会增加传染的风险,而且吃东西实在太耽误时间,容易造成人群聚集。而且排队的还有老人和孩子。我们都是等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回到住的地方消毒、洗漱后再吃点东西”。
每天凌晨起床,一工作就是将近9个小时,要采集近900人的核酸,同样的动作要重复上千次,工作强度很大,时间长了,赵飞亚也会觉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从她穿上这一身战袍,化身成“大白”的那一刻起,她的内心就升起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股信念支撑着她一次又一次咬牙挺过。除此之外,社区的居民也给了她很多力量。有次,当她给一个小朋友采集完成核酸后,小朋友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来对她说:“阿姨,谢谢您帮我们采集核酸。”这一句简单的话语,瞬间就温暖了她的心。还有一些老人专程来向他们道谢的时候,眼里甚至含着泪水。对赵飞亚和其他医护工作人员来说,这些来自群众最质朴的谢意,如同一盏盏灯光,照亮了他们不断前行的道路。你守护我,我温暖你,这样的双向奔赴,汇聚成了贵阳战“疫”工作中最温暖的力量。
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除了赵飞亚以外,还有许多奔赴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白衣战士杨国花的丈夫5年前牺牲在扶贫一线,坚强的她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她的家里有两位年迈的老人,一个7岁大的懵懂男孩,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才两个月的婴儿,他们都离不开她的照顾。然而,当战“疫”的号角吹起时,杨国花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丝犹豫的奔赴到了抗疫一线;另一位白衣战士陈丽丽产假才刚结束没多久,她毅然决然放下了襁褓中的孩子,积极的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而平日里稍不留神就全身红疹、严重过敏体质的吴静也不曾退缩,潮湿的房间、从早穿到晚的防护服让她反反复复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忍受着皮肤奇痒难耐的感觉,吞下几片抗过敏药物后,吴静便再一次继续投入到抗疫工作中,胸前闪闪发亮的党徽始终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始终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舍小家,顾大家!她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她们是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她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担当!书写了这场无声抗疫战斗中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