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生态“绿色”描绘发展“底色”,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优良生态环境如今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作为生态贵州的厚重底色,绿色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贵州对生态环境潜心保护的结果。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五年来,贵州山水“颜值”更高,发展“气质”更佳。饱蘸绿意绘山河,贵州人对黔山秀水的努力和自豪在一篇篇阅读量超过10万人的新闻报道中。
贵州曾经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江河网箱养殖基地,网箱面积最高时超过3万亩。从2017年起,贵州全面取缔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万峰湖养殖户戴春莲向记者说:“把鱼捞到推箱,把那些网箱拆掉。政策都是为着好的方向,还是理解得了。”
取缔网箱养殖是贵州落实“大生态”战略的重要举措。壮士断腕,贵州江河湖水焕新生。那么,渔民“上岸”如何能稳得住?
遵义市水韵乌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水养鱼基地负责人何岺松向鱼苗收购商方永建说:“现在的鱼价格是11块钱一斤。”
“可以,我今天带1000斤左右过去。”方永建向记者说,他多次来考察了这个基地,鱼的质量比较好。下一步,公司大概一年要二十万斤左右,和对方长期合作。
2017年,贵州全面全域取缔网箱养殖。从那时候起,何岺松开始上岸养鱼,3亩网箱鱼变成了32亩的流水养鱼基地,年产量可以达到50万斤。
“我们现在利用了智慧渔业系统以后,2021年生产鲜鱼35万斤,养殖过后的水达标后排放。”遵义市水韵乌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水养鱼基地负责人何岺松告诉记者。
“网箱拆除后,我们就大力探索实施了生态渔业,解决了老百姓持续难的问题,也保护了我们水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促进乌江流域渔业生态高质量发展。”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水产站站长周南雁说。
去年,全省渔业产值近70亿元,较2018年增长27.5%。贵州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让绿水“流金”,让青山“变现”。在黔东南州天柱县,30年守护绿水青山,“生态茶果”成了“致富金果”。
“油茶我们(去年)得了26万块钱,一年一年递增。”天柱县长团村油茶种植大户孙培昭表示。
“进入盛产期后的油茶林,收益期长达百年以上,是我们林区百姓的摇钱树,致富树。把我们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国人大代表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袁昌选说。
目前,天柱县油茶综合总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25000人就业增收。
五年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多彩贵州持续发出拒绝污染最强音,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跃升。同时,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贵州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连续5年,绿色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国。
逐绿“黔”行,贵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在2009年,贵州率先举起生态文明这面旗帜。通过10多年的发展,作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搭建国际合作、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