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制造丨生态痛点变富民支点,贵州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复绿

动静原创
1754998754
动静原创

近年来,贵州各地做好废弃矿山复绿复垦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将曾经的“生态痛点”转化为如今的“富民支点”,持续推进绿色转型。

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多个乡村附近的废弃砂场、矿山已变得绿意盎然。据介绍,当地曾因粗放式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根除痛点,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制定了“一矿一策”精准修复方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庆波表示,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通过客土回填,配套沟渠、水池,挂攀爬网、栽攀爬植物,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态修复带来的成效。“十四五”期间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00余亩。

生态修复也带来发展机遇。砂场修复后,当地充分利用平整出的土地,引入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村民黄光杰说,以前这一片是沙场地,没有打沙后,用泥巴回填,庄稼长势非常好,给他们增加了收入。

作为清镇市传统铝土矿开采区,小靛山村遗留着超1000亩未复垦的矿山土地。为破解这一制约发展的难题,当地构建起“村集体+农业公司+矿业公司”合作机制,流转300余亩土地交由农业公司种植管理。

贵州顺合银泰矿业有限公司厂长余荣介绍,他们请了清镇市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和贵州农学院的专家到实地进行检查指导,种出来的农作物送到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完全符合食用标准。

通过科学实施土壤修复、错峰种植农作物,该区域已实现土豆、花菜等农作物轮作,年亩产经济作物2000斤至4000斤,预计年产值可突破200万元。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麦格乡副乡长王颂婷说,当地也会去督促辖区的矿山企业,进一步履行好生态修复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构成生态修复加产业融合加反哺生态修复的一个闭环。

目前,全省已建成832座“绿色矿山”。按照规划,贵州还将力争到2028年底,实现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目标任务。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专题

记者

杨春艳 张静

编辑

王琰

责编

周雅婷

编排

汤成伟

编审

罗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