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6日,遵义市、毕节市、黔东南州、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和黔南州7个市(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防控组组成三个观摩团,来到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1航站楼,观摩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并针对系统操作和疫情防控流程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观摩团正在参观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现场
“以前每逢遇到3个以上航班同时抵达的情况,我们机场的信息登记处都会处于‘堵塞’状态。核查一个航班170余名旅客的个人信息,8个工作台同时运行,至少需要45分钟才能完成信息登记和甄别工作。这个新启用的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从‘堵塞’到‘畅行’。”4月24日下午,在机场T1航站楼5号国际到达厅的机场工作专班办公室,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政法与群众工作局副局长、机场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书记项毅正在向观摩团成员详细讲解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运行的具体流程。
观摩团成员正在拍摄机场疫情防控“外防输入”T1航站楼现场工作流程图
根据流程,旅客在下机后,将会在安检区登录‘贵州健康码健康申报’小程序,依次上传通行大数据行程卡截图、填写个人信息、核酸检测等信息,并点击个人信息申报承诺键后,就可以形成出站二维码。
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旅客通过小程序进行个人健康申报
“在立式扫码终端上,扫码两三秒后,所有的信息都会实时显示,最多15分钟,就能完成一个航班170余名旅客的信息核查,相比之前,至少可以节约30分钟的通行时间。”项毅表示,得益于新系统,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人员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高效核查旅客的信息真实性,还能有效降低纸质信息登记的交叉感染风险。旅客也可以有效减少等待时长。随后观摩团来到了机场5号国际到达厅疫情防控工作现场,实地体验旅客从下机到申报信息、扫码甄别、排队做核酸检测全过程。
出站旅客扫描出站码后,个人信息可在电脑上清晰可见
“从健康申报,到扫码甄别,再到确定认证,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真是太高效了!”刚刚体验完终端扫码出站的毕节市飞雄机场消防护卫部副经理薛朝俊显得格外兴奋,对于新系统,他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整个工作流程设置是科学合理的,每个区域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对高风险人群做到全过程闭环处理,旅客从下机到出站,都有明确的标识提示,秩序很好。”
观摩团成员正在讨论红黄绿通行卡使用的具体情况
针对观摩团尤其关注采用立式扫码终端的原因和通行卡使用后的消毒问题,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政法与群众工作局工作人员王荣华逐项进行了解答。
机场核酸检测通道
原来,相比闸机终端,立式扫码终端的可操作性更强。“当我们运用闸机查验时,如果旅客是黄码,闸机将会不予以通过,这势必会造成新的拥堵,不适用于人流量特别大的情况。”王荣华说,运用立式扫码终端,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旅客信息进行二次甄别,进一步有效分流,降低漏管的风险,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根据信息核查,我们分别发放黄卡和绿卡,在旅客出站时进行回收、集中消毒,以便二次循环使用。同时,对于需要等待核酸结果的旅客,闭环转运至分流中心或隔离酒店采集核酸并等待结果。”
“通过体验学习,我充分感受到,机场整个疫情防控工作流程是非常清晰明了的,而且地方政府和机场的配合也很默契。”遵义市社防办副主任张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