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萼华先生遗稿编辑而成的《微波楼别稿》,从2014年列入《贵州文化老人丛书》的出版规划,到2019年年底问世,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这其中有一个人叫陈弘,她也是王萼华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陈弘,1955年生于贵阳,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她曾跟随王萼华先生学习诗词、楹联的创作,她的勤奋与聪慧,深得王萼华先生的嘉许。在《微波楼别稿》出版之际,陈弘满怀感慨地写下了这篇文章追忆恩师:
奇逸人中龙
——记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萼华先生
王萼华先生《微波楼别稿》一书的出版,为贵州文化史库又增添一本厚重而深具内涵的华册,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王老师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了,但其精神形象还历历在目,不曾忘怀。今天我们聚会一起,怀念追思王萼华老师的成就与风范,是件非常有文化意义的事。王老师是贵州文化艺术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贵州史学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星星,他才华出众,学殖深厚,率真平和,热爱乡梓,将一生的才华智慧都奉献给了贵州这块土地。几十年在文史、诗词、书法、教育领域取得不凡成就,令人景仰!
他们这辈文化人,对国家对社会有着朴素报恩思想,无论是身处顺境或逆境都能坦然面对,意志不衰。在他身上,让人能感受到一种社会担当精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王老师被政府和文史界视为最受敬重的权威专家,为使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得以完善,他身体力行,奔走贵州各地调研,曾亲眼目睹他为青岩赵以炯故居、周渔璜桐野书屋、甲秀楼、阳明祠等地的修复与完善殚精竭力,献计献策。他常说,任事者必以实学,如名不副实,担不起事,于人于社会都不利。他一生注重做事,不重名利。记得甲秀楼建楼四百周年之际,他应政府部门邀请,为甲秀楼平台上新添巨碑书写碑文,内容为明朝贵州巡抚江东之《甲秀楼》诗,写碑之前,他到甲秀楼平台上认真勘察和丈量尺寸,又到郊外制碑工地选定石材后,决定直接在石碑上书写,面对这块一米七高,八十七厘米宽的石碑,直接上石书写,对年轻体健的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是八十余岁高龄的老人,在简陋杂乱的施工现场,只见他成竹在胸,俯身而书,行笔潇洒轻松,还不时和在场的人聊上几句(这是王老写字时习惯),正文写好后,王老师已是汗湿衣襟,略思片刻,只见他在落款处写上诗作者江东之名字,而未落他书写者名字,看着这块凝聚着书家学养、功力、体力、心血的佳作,大家都建议他在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后人作考证研究,可他却婉言回绝,说此事不宜留名,这是受政府之托的工作,不是参加书法展览嘛。在场的人都深为王老这番平淡质朴的话所感动!当时,做这些事都不讲报酬的,他是分文未取,餐饭未吃,现在看来真是难能可贵,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老一辈文化人淡泊名利,求实干事的品格风范在他身上得到切实体现。
为纪念甲秀楼建楼四百周年,萼华先生应政府部门邀请书写碑文
作为文史学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的王萼华先生,各体皆涉,尤以行书、隶书享有盛誉,先生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做一个合格的书家,首先要具备做一个文化人的资格,书法是一个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学识阅历、志趣个性的综合体现,不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品鉴能力,写出来的字必定是“俗”字。他强调:写字不怕稚嫩,不怕功力不够,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勤奋努力而解决,就怕“俗”,俗不可医也。关于书法作品的气韵,他说:作书须讲求气韵生动。气韵就是作品中传达出的气息和风韵。天下艺道,都是从最基本的功夫做起,书法也不例外,有了技法功夫,还必须多读书,才能以广其识见,富其学养,方能丘壑内养,下笔气韵自生。并告诫学书者要多读书,广泛学习,加强品德修养的磨炼。从萼华先生书法作品中,可感受一种醇雅刚健,意态潇洒的高洁气息,锋颖的离挪纵收在其腕下有着良性的表现,从而显示出不俗的格调。他的诗翰手迹,尺幅精小,完全是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书就,是一种充滿文化情调的书写,学养、情性、友谊亦蕴含其中,颇有张力,给人亲和高雅,自然纯静的审美享受。萼华先生在我心中,不仅是位文史学家、诗人、书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真人,一位智者,一位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强者。只有真人,你才能与他作毫无功利世俗的交往求学,倾谈艺术与人生;只有智者,你才会与他接触时受到一种人格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他的文友、已故著名诗人廖公弦先生是这样描述他的“……论事喜穷根究底,座上善谐戏谈笑,苏东坡说他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先生性格,亦仿佛如此,谈文论诗,顺手拈来;方言俗话,又常在口边,席间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先生的豁达与通达,使我敬慕;先生的文才与口才,使我景仰。”廖公弦先生的这段话,情感真挚,笔墨精炼,入木三分地把王萼华先生可敬可爱的形象生动地刻划出来。1991年,当代大书家萧娴老人还乡,与王萼华先生一见如故,畅谈几个小时,逸兴遄飞地挥写“奇逸人中龙”五字赠与先生,表达了对先生才华性情的激赏。
著名文化学者戴明贤曾评价王萼华先生的诗作:“微波楼诗词,性情真,品位高,作必发自胸臆,诗中有人,真切沉挚,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作矫情粉饰之语,气度清华,境界高远。”
历时4年,《微波楼别稿》终于得以问世。著名文化学者戴明贤曾评价王萼华先生的诗作:“微波楼诗词,性情真,品位高,作必发自胸臆,诗中有人,真切沉挚,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作矫情粉饰之语,气度清华,境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