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诗词中触摸信仰的力量,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历史的担当。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通过一堂党史学习教育课,为学生们的人生“长征路”带去启迪和力量。
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罗阳正在上党史课
“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我们就从诗词中,来感受一下长征精神……”上午8点,在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的一间多媒体教室,初三一班的40多名同学以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着班主任罗阳的讲课。这次讲课的主题是“毛泽东诗词里的长征”。罗阳精心挑选了《七律·长征》以及《忆秦娥·娄山关》这两首写于长征路上的诗词,并从ppt的结构到音乐的选择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因为毛泽东他在整个长征路上写的诗词,很多都是表明他的志向,所以我就用这个点来引出长征精神。”
从毛泽东的诗词中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这是贵阳市二十九中学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始。为了能让学生们更有感触,罗阳提前在每四张桌子的中间都插上了一面国旗,同学们围坐在国旗旁,聆听着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感受建立新中国的不易。罗阳说,希望这样的仪式感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的力量。“国旗它代表一个国家,它代表一个信仰,它是一个民族魂。在面对这一面旗的时候,再联系到今年的建党百年,那么他们对于国家和自己的民族信仰感更强。”
“万水千山都不怕,长征两年的时间内,他们走了二万五千里,经过了14个省,然后还经过了六十多条河流……”一堂40分钟的党史课,老师学生互动不断。金沙水、大渡桥、西风烈、霜晨月……跟随两首诗词的描写,罗阳和学生们一起将长征路上的豪情与坚强一一品尝。罗阳希望,这种长征精神能给即将中考的学生精神的启迪。“对于他们来讲中考是人生第一个大转折,所以就希望他们信念更坚定,就不要怕困难。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城务工子女,他们父母是无法关照他们的,也无法去指导他们,那只能靠自己。就是想希望用长征精神来让他们加油,自己有一些更坚定的信念感。”
学生 刘耀水
信念感,在学生刘耀水的眼里,是中考冲刺100天,迎接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的精神力量。一堂课,40分钟,带给他的却是未来人生“长征路”上榜样的力量。“我认为长征并不只是路途上的,更是在精神上和自己的事业上长征路。《七律·长征》是那种豪情万丈以及对未来那种胜利的渴望精神。其实就像现在的中考一样,就需要我们去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坚持下去,到达成功的彼岸。”
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 粟茜
超过80%是进城务工子女,这是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的特殊性。没有更多的课外拓展,群体知识层面相对薄弱。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粟茜说,学校以课程为载体,把党史学习融入课堂。“以学科和党史之间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党史当中有所得、有所悟。如果我是以很正规的党史课的形式来上的话,一个初中生他可能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我们只能找到教学内容当中和党史有关系,通过不同的课堂,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正能量的东西。”
学生 蒋玲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讲课临时尾声,教室里,同学们手中挥舞着国旗,响亮的朗诵声响彻校园。40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学生蒋玲羽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长征路”上的中考挑战,她无惧无畏。“要像长征的时候一样,就要不惧困难,不惧艰辛。坚信自己的决定和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记者:有理想的高中吗?
蒋玲羽:贵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