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接待游客近10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万亿元,带动了3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贵州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及贵州民族工艺产业的兴旺。
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的带富能手之一,刘天信,就是一位依托民族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道路的人。这三年,正是他的民族工艺品公司从小到大,实现快速发展的时期。
见到刘天信时,他和员工们一起正在仔细地清点货物,准备给客户发货。他介绍,每天都有很多订单,货物供不应求。
刘天信从小型加工作坊做起,不断稳步发展,如今产品销往国内15个省400多个市县区,年产值上千万元,带动当地80多户贫困户,200多人劳动就业,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
刘天信告诉动静记者:“一个民族绣品就是一个致富的希望,我将致力于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力争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大道!”
2012年,刘天信辞去高管职务,离开广州,利用所学专业回乡创业,致力于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摸索,他自主设计生产出一系列以民族刺绣为基本元素的旅游商品。
他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公司负责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和销售,农户负责产品加工,按件取酬。
在广东务工10多年的孟朝丹,听说老家有人办起了工艺品厂,需要人工,她马上回到家乡,在家里承接手袋加工,仅这一项每月有4千多元的固定收入。
截至今年,刘天信的公司年销售量达到了300万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从70人到200多人,帮助8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如今,刘天信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创业之初却困难重重,他是如何以家乡的绣片为基础,设计出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爆款”产品,并持续保持旺销态势的呢?敬请关注明天的动静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