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七月,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的搬迁子女们迎来了城里的第一个暑期生活。在农村,搬迁子女们往往最容易成为“留守儿童”,孩子们也经常面临假期无人看管的难题。而在旺家社区,却有这样一个“爱心之家”,让搬迁家长安心,子女开心。
潘雪琴接孩子一起回家
中午11点半,在社区内锦绣工厂上班的潘雪琴和冉景芳一起下班回家,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到社区的“爱心之家”接孩子,一家人有说有笑得回家吃饭。潘雪琴告诉记者,“我每天把她送到这里,我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在锦绣室上班,安心工作了。”
“如果说我去上班以后,她们都在家也不做作业老是看电视,我又在上班根本就管不到他们,所以我现在把他们安排到辅导班来,有老师帮忙看着。”冉景芳说道。
潘雪琴正在上班
潘雪琴和冉景芳口中所说的辅导班,原本是社区内搬迁群众杨胜广今年4月份开办起来的免费课外辅导班,杨胜广2018年9月份从思南县瓮溪镇搬迁到旺家社区,在市区内一所民办学校当老师,不少邻里乡亲闲暇时间都请他帮忙辅导孩子功课。杨胜广表示,“陆陆续续这些熟人都把小孩送到我家里面来,让我给他们辅导,然后这个人数越来越多,我就产生了办免费辅导班的想法,我心里面就想办爱心辅导班,于是我就找社区帮忙。”
爱心人士正在辅导孩子们的功课
杨胜广的想法和社区不谋而合,之前旺家社区综合各方力量在社区开办了“四点半课堂”,解决日常搬迁群众小孩放学后的衔接照看问题,但到了假期就还是存在时间上的空档, 为了更好的服务搬迁群众,社区决定和杨胜广一起把“四点半课堂”升级为全天候的“爱心之家”,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居民们只需要登记名字和联系方式,“爱心之家”就可以免费帮他们照看孩子。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支部委员何英表示,“为了更好解决搬迁户在暑期时,因为就业导致很多小孩无人照看的问题,我们也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刚好我们小区有个爱心辅导班,我们党支部就免费提供场地,免费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让他们搬迁户的子女能够在这边,家长能够安心上班,小孩也能够得到照顾,又提升了她们的学业,让我们的搬迁群众在新居里面越过越好。”
有了社区的帮助,“爱心之家”不到一个星期就办了起来,不少人受到杨胜广的影响,也义务加入了“爱心之家”的队伍。“我是志愿加入,因为都是搬迁户,小孩在这里比较放心,也能教他们一些知识,而且比较安全。”“爱心之家”后勤宣传委员马庆友说道。
志愿者正在辅导孩子们的功课
杨顺广同事杨华表示,“我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就过来给这些搬迁户的孩子辅导下作业,我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又给这些孩子带来快乐。”
现在,每天早上居民们都陆陆续续把自家小孩送到“爱心之家”,才安心上班,孩子们在爱心老师的照看下一起看书学习,玩耍游戏,老师们也认真辅导孩子们的暑期作业。搬迁群众万凤芬告诉记者,“肯定是让我们家长也放心嘛,而且位置就在我们那个楼下,随时都可以关注。”
“因为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和他们玩,也可以一起读书,很快乐。”搬迁群众冉景芳女儿代书涵笑着说道。
一个星期,“爱心之家”报名的孩子就已经从4个变成了91个,每天早上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5点,桌子前都坐满了小朋友,“家里”也时刻充满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视野,社区还联合团区委给孩子们开展暑期课外拓展活动。
志愿者罗雅丹正带着孩子们参观乡愁馆
来自共青团的西部志愿者罗雅丹正带领“爱心之家”的小朋友参观社区里的乡愁馆,教他们认识农耕工具,让他们了解劳动的不易,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在假期里也积累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共青团万山区委副书记陈俞丰表示,“在暑假期间,结合这次的爱心辅导班,我们团区委为他们提供阵地场所,同时我们派出志愿者为社区的孩子们开设绘画,音乐,小故事分享等课外辅导课程,使他们在这个社区融入方面能够有更好的帮助。”
孩子们在爱心之家又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从政府、社区到群众力量的汇聚,从“四点半”课堂到全天候“爱心之家”的改变,各方力量不断的创新机制,融入活力,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减轻教育管理的负担,让大山里搬来的一户户群众吃下“定心丸”,帮助他们在城里“住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