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说秋社,中国式感恩节日,庄严而又古老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66145940

宋代黄庭坚《戏咏江南土风》诗曰: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江南好,风土人情入画来,诗写江南好风光,熊白、蟹黄、金橘、玉粒,一派丰收景象。结句“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最为妖娆,集中抒写“田神社”的美好,有很令人向往的“踏歌”彻夜欢唱,自然也还有那男男女女甜甜蜜蜜的情情爱爱。

黄庭坚诗里所说的这“田神社”是祭祀“田神”的,是秋季丰收后人们对于田神的报答,也即“秋社”。仅从这首诗感受,大家或许会觉得这秋社特别浪漫,风情万种,但追根溯源探求解析,其最初原本的意义是特别虔敬有加的,可以说秋社是最庄严而又古老的中国式感恩节日。

歌颂秋社的最早诗篇,可追溯至古老的《诗经》,《周颂·良耜》有曰: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这是《周颂·良耜》的最后四句,这四句诗的大致意思是说,秋天丰收之后,按照时节宰杀一头长着弯弯漂亮双角的黑唇大黄牛,用以接续祭祀,继承着祖先传下来的礼仪。

《周颂·良耜》的这四句诗之前有这样的歌唱:“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从中可以直接感知到,这里所描写的是大获丰收,谷满粮仓,家人欢喜,安居乐业的动人景象。显然,这《周颂·良耜》是周王在秋收之后为答谢社稷神佑举行祭祀的庄严乐歌。

图片来源:新华社

《毛诗序》云:“《良耜》,秋报社稷也。”这一判断指明,《良耜》所歌,即秋社的美好场景。从这一理解出发,作为一首编入《周颂》的祭祀乐歌,《良耜》所演绎的是重温一年到头的艰辛劳作,却始终洋溢着对劳动的歌颂,表达着对于丰收的欢欣,呈献给神灵以无比的虔敬。

《诗经》里写到秋社的诗歌还有三四首,其中《诗经·小雅·甫田》二章诗曰: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

本章的诗意是,贡献上周王我祭祀的粢盛谷物,贡献上我祭祀的羔羊,祭祀后土,祭祀四方神。我普天之下的王土五谷丰登,这是天下百姓的好福气。弹琴鼓瑟,击鼓作乐,隆重迎接农事的始祖神。虔诚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来年大丰收,养活我大周朝天下万千男女子民。

对于关键的“以社以方”一句,南宋朱熹《诗集传》注解说,“社,后土也。以句龙氏配。方,秋祭四方,报成万物。”也就是说,这《诗经·小雅·甫田》也是一首“秋社”祭祀的乐歌,而且还是周天子专用的秋社祭祀诗篇。这首诗的三章、四章有“曾孙来止”“曾孙不怒”“曾孙之稼”“曾孙之庾”等较为集中的表达,这里的诗中自称“曾孙”,是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专用自称。由此可推知这首《小雅·甫田》是周天子专用的祭祀乐歌,甚至直接出自周王之手笔,或者是高级贵族代周王而作的诗篇。

后世,秋社作为国家典礼被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

隋朝牛弘《秋报社諴夏》歌曰:

北墉申礼,单出表诚。

丰牺入荐,华乐在庭。

原隰既平,泉流又清。

如云已望,高廪斯盈。

这首祭祀乐歌仍然采用了四言的“诗经体”,突出表达了祭祀所用的牛羊等牺牲的丰盛,音乐舞蹈的美妙,祈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据北魏到隋朝的名士李士谦的传记,此时秋社也早已成了家族大团圆、聚会宴饮的欢庆节日。《北史·李士谦传》载曰:“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而关于秋社日的这种聚会宴饮,盛唐时代的苏颋也留有一首诗歌。唐代苏颋《秋社日崇让园宴得新字》诗云:

鸣爵三农稔,勾龙百代神。

运昌叨辅弼,时泰喜黎民。

树缺池光近,云开日影新。

生全应有地,长愿乐交亲。

秋社日有聚会,苏颋这首诗歌的题目表明,这聚会上要“分韵赋诗”,他这是拈韵得“新”字,以“新”为韵写成的。诗歌前四句写秋社故事,还提到了秋社配享的“勾龙”神,即前文所述朱熹《诗集传》所注“以句龙氏配”。又写国运昌盛,国泰民安,黎民百姓乐业安居。诗歌后四句则抒写个人感受与祈愿,岁月静好,平安美满,希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而苏颋的这首诗还表明,秋社从庄重的国家庆典,更为亲切地转向了大众的节庆,诗酒欢会,个人心愿都甚至可以在这样祭祀“田祖”的文字里生发书写,荡漾开来。其后,杜甫《社日二首》写秋社,也还是规规矩矩地开篇便书写报答神灵的内容,“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但他也最终还是悲叹自己,自怜自惜,在诗篇的最后感叹“今日江南老”,不由不“涕泪落秋风”。

中唐到晚唐期间的殷尧藩《郊行逢社日》诗曰:

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

妻孥亲稼穑,老稚效渔畋。

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

稔看风景美,宁不羡归田。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诗里的“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色彩鲜明,意象优美,堪称秋色美好的经典书写。而“村村庆有年”一语,便揭示出唐代中期及以后,秋社活动向民间普及化,已是大众节日了。而除了歌颂“风景美”,殷尧藩藉此诗篇表达的还有“归田”的隐逸思想,更为主观、个性化。

唐末的风流才子,“一代诗宗”韩偓也写到了秋社,但他的这首诗歌已与隆重庄严的秋社祭祀毫无关系,而是一首缠绵婉约的爱情诗。韩偓《不见》诗云:

动静防闲又怕疑,佯佯脉脉是深机。

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看起来,韩偓所写的还是自主的、比较有现代意识的爱情,心机很深啊。但也很是情痴——从物候上讲,秋凉后北方的燕子便会飞向南方温暖的地方越冬,古人大都认为秋社日之后北燕南飞,于是在男女之情上对照,也只有分别了——而韩偓《不见》诗中的痴情女子信誓旦旦,“此身愿作君家燕”,居然“秋社归时也不归”,真是情语诚挚,一往情深!

也是写秋社爱情,也是纠结于秋社日的燕子,南宋吴文英《生查子·秋社》词曰:

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

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

这是“秋社燕子离人去”的惆怅悲凉了,只留下美好青春的那些美好,正如同青春般美好的梦想。

而深情怀念起故乡的秋社,则必然又另有一番感慨。南宋杨无咎《柳梢青·癸未秋社有怀故山》词云:

送燕迎鸿,未寒时节,已凉天气。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

攲眠梦到山中,共老幼、扶携笑喜。桑柘影深,鸡豚香美,家家人醉。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身旁那么多人,可世界不声不响,笑声中浮过几张旧模样。乡思难耐,故乡秋社入梦来……

由北宋入南宋的“幽兰居士孟元老”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写成《东京梦华录》,其中追记秋社曰:

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祇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

咱就是说,这所有的节日的尽头都是吃货节吗?

不过,看起来,那社糕、社酒,特别是那个“社饭”,好香啊!而还有,亲情满满的回娘家、教书先生操持的文文雅雅的秋社集会,这都是些多么美好的风土人情啊!

然而,如此美好绚烂的秋社,在民间,历经元明清及之后,渐趋式微,直至默然无闻。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秋社文化并没有消亡,人们感恩神灵,感恩天地,感恩自然,留有种种与秋社相近相似的祭祀文化遗存,比如秋报、秋赛、秋荐、秋享、秋祭、秋尝、秋祫、秋祠、秋醮等等,这都在提示我们,秋社是中国式感恩节日,庄严而又古老,而中国式感恩的文化就浸润在我们的血脉里,亘古不变而又历久弥新。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