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曾被称为“天上人参”,如今为何离灭绝仅剩一步之遥?

动静原创撰文:冉景丞
1591927080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每年的秋季,都会有大量的迁徙鸟类从北方飞来,有些在贵州越冬,有些只是过境。有一种鸟入冬前突然到来,在贵州待不了几天,算是过境鸟类,就喜欢大群大群地飞。从背面看它的羽色与麻雀非常相似,比较典型的特征就在于下体尤其是胸部是呈淡黄色,这种小鸟叫黄胸鹀,隶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

黄胸鹀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被人们称为“天上人参”。黄胸鹀主要以各种草种为食,特别是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当然,稻、麦、粟、高粱等粮食作物也是它们的主食。对其食性研究表明,黄胸鹀的食物中,谷物占了近70%,其他近30%由杂草种子、昆虫等组成。

在繁殖期间,雄鸟的羽色会变得非常鲜亮,头部与背部呈栗色,翼角有白色横纹,最明显的特征是胸前栗色横纹上部会出现黄色的领环,而胸腹部也呈现亮黄色,“黄胸”因此而得名。黄胸鹀雌鸟就没这么艳丽了,头与背部呈现一种很多小鸟身上都会出现却又难以名状的沙色,胸腹部呈现黄色,翼上横纹隐约可见。

黄胸鹀传统的繁殖区域十分广阔,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芬兰,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太平洋沿岸乃至日本,都有它们的身影,分布面积可达1500万平方公里。在国内,东北地区是黄胸鹀的重要繁殖地。它的越冬区域包括中国最南端的几个省区、中南半岛诸国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处。

黄胸鹀的种群数量曾经非常大,有人估算数量可达几百万乃至更多,在春季和秋季的迁徙季节,它们会集结成几千只的大群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往返,因为不喜欢高海拔的山地环境,绝大部分黄胸鹀在迁徙过程中都要通过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平原地带,取道广西、广东、福建、香港等省区,到达越冬地。

但有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黄胸鹀的种群数量骤降了95%,进入21世纪之后的短短17年,黄胸鹀在IUCN红色名录中实现令人叹息的五级跳,从毫无生存威胁的“无危”一路飙升到现在的“极危”。因为数量太少,非法捕捉黄胸鹀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有不法商家开始捕捉其他雀形目小鸟来冒充禾花雀,这导致体型和生活习性与之相似的栗鹀等小鸟也遭了殃。

为什么黄胸鹀的数量会急剧减少到濒危灭绝的边缘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关于黄胸鹀,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性格胆怯,见人即飞走

黄胸鹀在繁殖期间会单独行动,白天它们在地上以及草茎和灌木枝上生活,到了晚上栖在草丛之中。性格比较胆怯,叫声低弱。处于繁殖期时,雄鸟常站在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

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的任务

黄胸鹀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圆形卵有时是绿灰色、被有灰褐色或者褐色斑纹。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的任务,孵化期大约为13天。雏鸟留巢期为13-14天,雌雄亲鸟共同承担育雏的任务。

雏鸟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长期以来,黄胸鹀被人类大量捕食,加上栖息地消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黄胸鹀种群数量锐减。曾经广袤的繁殖区域在缩减,东西跨度已经萎缩了约5000公里,在东欧、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和日本,虽然少有吃禾花雀的习惯,但已经很难觅得它们的踪影。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龙菊珍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