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直播等行业的兴起,“吃播”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简单说,吃播就是博主在镜头前试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其中有不少是以“大胃王”“吃得多”“吃得新奇”而取胜。
“吃播”给一些主播带来了收益,但也对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伤。沈阳“吃播”博主王先生在半年内,体重从200斤飙升到了280斤,今年6月末,他在准备直播时身体不适,送医后不治身亡,年仅30岁。
“吃播”这种形式最早在国外兴起,比如韩国、日本,很多自己吃饭或者处在节食减肥期的人,觉得看“吃播”是一种情绪上的陪伴和放松。看别人吃本无可厚非,美食博主在网上教大家做美食、品美食,也是丰富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分享美食变成了“胡吃海塞”,自伤身体又浪费食物,用这样的“吃播”文化赚取流量,跟健康饮食和节约粮食等理念背道而驰。
揭秘吃播行业乱象
00:00 / -“吃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
“吃播”分为很多类型:
一些是以吃得多就是“大胃王”为噱头;
一些是试吃比较热门的食品,靠点评来吸引大家的关注;
还有一些是吃比较新奇、不常见的东西来吸引眼球;
当然还有一些内容制作者注重“吃播”过程中咀嚼、吞咽的声音,并以此作为卖点。
对主播来说,做“吃播”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是将内容转化为收益。
奕萌是一位90后女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尝试“吃播”,2018年全职做“吃播”,今年开始转型。“直播三个小时,如果吃得很快的话,收入估计2000块钱左右。如果我多吃,礼物打赏就会更多,因为人都有一种猎奇心态。”
博主小刘也是看到了这个行业中的转化利益,希望通过试吃来带货。“说白了我就是为了转化,我要赚钱。今年的方向就是做直播带货。”
“大胃王”的直播之痛:
毁了身体也毁了这个行业
如今,在各个视频平台上,都不乏这样的“大胃王”,一人一顿饭能吃掉十多个人的量。大胃王“吃播”并不如想象中好做。小刘说,为了让摄影师拍到各个角度的满意画面,一样东西基本要重复吃很多次。“有一次拍吃羊腿,吃了整整四根,才把视频拍完。一开始感觉没问题,但吃一会儿就吃不下去了,含到嘴里都有想呕出来的感觉,其实还是挺辛苦的。”
利润的转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最高峰时,奕萌有超过100万粉丝,但是,“吃播”没有给她带来高收益和快乐,甚至直播时根本没法去想自己口中的食物是什么味道,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去调动、引导、制造话题,让粉丝亢奋,给自己刷礼物。直播的亢奋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下播之后的好几个小时,正常的作息无法保证,大量购买食物的投入也并没有收到相应的回报,对于奕萌来说,热爱食物的初衷已经不足以支撑她继续输出此类内容。
“大胃王”式“吃播”更大的问题在于对健康饮食概念的颠覆。沈阳的30岁的王先生也是一名“吃播”博主,在半年的“吃播”经历里,体重从200斤飙升到了280斤,今年6月末,他在准备直播时出现了身体不适,送医后不治身亡。
另有报道,杭州23岁的小伙子小刘开始“吃播”之后,每天深夜都要点上几份宵夜,一年内体重上涨30斤,更因饮食结构的问题,患上了骨质疏松,BMI指数达到肥胖。
当然,此类视频对专业内容生产行业来说,也有负面影响。正常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加上内容持续输出的需要,让“吃播”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有很多博主吃完就吐掉、吃泻药,还有一些通过镜头剪辑假吃。
“大胃王”式“吃播”=对食物的极大浪费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表示,“大胃王”式“吃播”的盛行,反映出的是对食物的错误认识。
范志红介绍,过去,人们吃东西只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为了要吃饱。从营养专业来说,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上对营养素的需求,也满足一些心理的需求。“但是现在可能因为食物过于丰富了,一些人对生理需求就不那么关注了,相比而言,可能更关注跟吃有关的一些猎奇的心理。”
范志红:有两个极端。有一些人认为吃多了很耻辱,也担心吃多了变胖。另外一方面,由于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所以他在看到别人吃很多东西的时候,会感到某种精神压力得到释放。我个人认为这种事情其实挺浪费食物的,因为一个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食物。
如今,国人已经从“吃饱”逐渐迈向了“吃好”,但是如何培养对食物的尊重,如何传播更多吃得健康、吃得科学的内容?
范志红:我想未来应该多播出一些健康饮食、合理搭配方面的内容,这样才更有价值。
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浪费食物的现象都应该被谴责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