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推动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来自东部省市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源源不断涌入贵州大地,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乳交融、相互成就,成为目标一致、本领高强的“攻坚者联盟”。
2016年10月,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由东部7个发达城市对口帮扶除省会贵阳以外的8个市州。此后,共有东部51个经济强县(区)与贵州66个贫困县结成帮扶对子。
一边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强县,一边是西部山区的贫困弱县。51与66携手,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把帮扶力量与自身努力相结合,打出一记挥向深度贫困堡垒的脱贫“重拳”。
今年8月17日至21日,由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率领的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到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开展学习考察。从东海之滨到钱塘江畔,从太湖水边到繁华都市,贵州省党政代表团一路走一路考察,学习发达省市发展经验;一路走一路签约,收获大量对口帮扶“礼包”;一路走一路感悟,谋划用好用足帮扶之力。
“在这场必须按时高质量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东西部扶贫协作用资金、技术、人才为贵州输入‘攻坚密码’形成发展源源不断的新活力。”8月25日,在贵州联动东西部扶贫协作6省(市)百余家主流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副省长吴强说。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局部发力、推动整体的一列“动车组”。近年来,从组织领导到结对帮扶,从资金支持到人才交流,从产业合作到劳务协作,协作方式多种多样,协作领域遍地开花,协作主体不断下沉,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新格局已然形成。贵州的县乡村、产业项目、各级学校、医院等,都能够融入到东西部扶贫协作搭建起的循环网络中,成为一个有输入、有输出的活跃节点,节点数量、种类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强了“双循环”“大循环”的网络价值。
为更好地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贵州成立省、市(州)、县(区)三级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县建立“本地干部+挂职干部”协作同管工作模式,形成上下协调联动、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网络,建立高效组织领导构架,有力保障有关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出台《贵州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更加高效、规范、安全;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纳入对市县两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市县交叉或第三方评估方式,每年组织对全省有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的8个市州、66个携手奔小康县进行考核。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更加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截至2020年7月底,8个市(州)与7个帮扶城市共建合作园区52个,引导到园区投资企业197个,2020年上半年实际投资额22.01亿元,带动3023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依托双方共建园区等平台,共引导到结对地区开展扶贫企业1500余个,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1200余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31.78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协作的韧性,贵州专门建设了面向东部省市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6家基地已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57家基地被选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截至2020年7月底,贵州省在对口帮扶城市设立了绿色农产品旗舰店和展销中心169个,2017年以来,销往东部帮扶省市的农产品总销售额共145.88亿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上的协作,更有着扶贫先扶智的认识,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组团帮扶等多种方式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年来,7个帮扶城市共选派党政干部1283人次到贵州挂职帮扶;接受贵州党政干部3229人次、专业技术人才9374人次到东部学习。东部城市前后选派了13281名教师、医生、农业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到贵州开展帮扶工作,有效帮助基层整体提升了医教水平。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建立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先后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培训达25.96万人次,带动了贫困人口实现就业78.53万人次,2017年至2019年,召开专场招聘会1108场,达成就业意向21.98万人;引进对口帮扶城市资源到贵州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66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5932人,成功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城市助力贵州实现“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跨越”,为多彩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