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学了,上了一个学期的网课,师生们终于从线上走到了线下。2020年秋季学期,能在课堂上相见,让师生们百感交集。因为,全员返校开学实在来之不易。
面对百年之未遇之大变局,教育如何更好地呼应时代,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值得每一个从事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的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大学要向学生传承知识、培养技能,更要让学生拥有时代品格和家国情怀。疫情从攻坚决战进入常态防控,无疑是最好的课堂案例。在波及全球的疫情面前,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人能独善其身,中国在疫情防控上所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华民族在疫情防控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不管是通识课还是专业课,这样的经典案例,都值得细细去体味和吸收。
图片来源:网络
在物质意义上,这一代大学生是幸福的一代。国力增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使他们拥有了接受更好教育的物质基础。但需要警惕的是,过于舒适的成长环境,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反省,则可能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知识如何更有价值?回看钟南山院士匆匆奔赴武汉在餐车上打盹的画面,回看李兰娟院士脸上被口罩勒出的深深印痕,回看张伯礼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潸然而下的泪水,回看稚气未脱的年轻护士们护目镜后坚毅的目光,答案不言而喻。
大学教育需有“大”的品格。大学教育的“大”,源于使命之大、责任之大。最好的大学教育,一定是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契合的,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系。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活动、生活习惯,甚至也改变了人们所习见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在这样的深刻变动中,大学教育如何更有担当?大学生如何更有作为?这是2020秋天新学期最该上好的“开学第一课”。毫无疑问,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教育,才能更深沉地倾听时代的召唤,将青春交付于时代,才会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