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贵州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周密部署,把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作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来抓,在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高质量发展热潮。
追“光”逐日 “风”生“水”起
深冬时节,走进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光伏板一直绵延到山的尽头,铺设面积大约有16000亩,1小时的平均发电量在75万千瓦时,相当于2500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这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总投资超4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13.28亿千瓦时,已于2024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而这只是贵州新能源转型项目的一个缩影。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2023年1月,贵州出台《贵州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太阳能资源较好的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打造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基地,大力推进光伏基地建设。
也就在这一年,贵州长通与一道新能源合作,落地了贵州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实现光伏组件高端制造从0到1的突破。2024年,在省工信厅和贵州长通“双链长”带动下,贵州5家企业成为光伏产业链上的“链企”,光伏玻璃、光伏组件、铝合金边框、纸品包装、竹制托盘等产业协同发展,上下游企业串点成链,贵州光伏产业实现从1到N的发展。
“光伏组件是一项集成性非常强的产品,下一步持续和新能源产业的优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我们的生态圈做共和博弈,让清洁能源的调度和使用变得更简单、更稳定。”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云舒告诉记者。
位于普定县的来腰鼓风电场,有着全省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长度达到97米、重量为26.5吨,风机转上一圈就可以发出3度电。这个电量,能充满300个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
来腰鼓风电场是贵州省2024年省级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已有2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4台机组完成吊装。项目地跨3个乡镇,计划建成18台发电机组,预计今年(2025年)3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风电场单台每年的发电量可以发到1100万度电,整个场站一年下来的发电量是1.98亿度电。”来腰鼓风电场安全生产部经理马立青说。
从2011年4月首个风电场(韭菜坪风电场)、到2015年5月首个光伏电站(平箐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再到去年7月《贵州省2024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第一批)》的发布,贵州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电力产业正加快发展。
追“光”逐日,“风”生“水”起。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能源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贵州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流域梯级水电站扩机、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这段时间,位于贵阳市修文县的猫跳河畔的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是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也是我省首个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后,年可输送清洁电能17.77亿千瓦时,增加风光新能源吸纳电量36.5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07.6万吨。
贵阳抽水蓄能公司标段项目负责人张顺利介绍,抽水蓄能电站就像一个大型的绿色“充电宝”,其原理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进行储存,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将上水库的水放至下水库进行发电,电站可以将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能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电能,形成很好的循环。
截至2024年11月底,贵州省电力总装机规模已达9194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2686万千瓦,以水、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56%。预计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4200万千瓦,贵州新型电力系统形态初具。
西电东送 “火”力全开
贵州是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2024年12月18日,贵州提前13天完成400亿千瓦时“黔电送粤”计划,火电发挥了关键作用。分电到厂责任机制保持有效运转,电煤供应整体充足,存煤蓄水始终处于高位,煤电顶峰能力长期维持80%以上,煤电全年利用小时数近4600小时,实现省内与黔电送粤100%充足供应。
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黔北发电厂厂长刘爽说:“火电能快速地响应也就稳定了整个电网的安全。新的机组深度调峰力度更大,在新的电网构架下能实现快速地响应。”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贵州正结合“西电东送”绿色新需求,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但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在金沙规划建设的两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能灵活应对新能源峰谷变化,2027年投产后可承接黔北电厂“西电东送”主力电源任务。机组还将一比一配套新能源项目,实现综合能源一体化发展。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秀勇表示,毕节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建成后预计能够供应电力400亿千瓦时,新能源、生物质发电等多源端构成,综合单个项目的不足,不仅高效清洁低碳,经济效益很好地体现,以基地式开发支撑高质量发展,接续西电东送。
“储”精蓄锐 “气”定神闲
发好电,也要储好能。位于黔西南兴义市的清水河新型共享储能电站,排列整齐的超级“充电宝”利用大型锂电池组,将附近光伏电站所发的电储存起来,再根据用电负荷需求进行放电。截止2024年12月24日,该电站已累计充电357.7次,充电量13629万千瓦时,放电量11987万千瓦时。
“光伏发电的高峰期是阳光充足的白天,但用电高峰未必是白天,储能电站有效调节了发电和用电负荷的矛盾,避免清洁电力白白浪费掉。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时空矛盾,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贵州兴电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炜告诉记者。
目前,贵州正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不断壮大储能产业体系,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截至去年10月,贵州已建成投运储电站17个,充电次数超4170次,全方位提升了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清洁能源。位于桐梓县狮溪区块是贵州省页岩气重要勘探区之一,目前该区块已累计产气超900万立方米。
乌江能源桐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波说:“狮溪一平台的6口平价井已经建设完毕,目前日均产量大概是在60万方(立方米)左右,主要通过CNG(压缩天然气)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
2024年,贵州完成全国首个地方企业页岩气开发项目备案,预计全年煤层气产量4500万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将达3.35亿立方米,比2021年分别增长40.05%和295.64%。1至11月,新增敷设天然气管道达226公里,全省天然气管道里程达4013公里。在“富矿精开”的背景下,这种非常规天然气是我国新兴战略资源,也是贵州优势油气资源。
聚焦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贵州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大型水电机组扩机、页岩气、煤层气(煤矿瓦斯)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局面。2024年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实现产值超2500亿元,占六大产业基地的30%。
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晓阳表示,全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源保障供应稳定可靠。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推进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风光水火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全省天然气管网“一张网”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运价”的目标。
威宁融媒记者 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