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建筑学家朱启钤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48445100
积分商场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建筑学家朱启钤

朱启钤,字桂莘,号蠖园,贵州开州(今开阳县)人。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历任清政府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等职。1904年任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后任蒙古事务督办,津浦铁路督办。1912年7月起,连任陆征祥、赵秉钧、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1913年7月至1916年任熊希龄、徐世昌内阁的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任袁世凯登基大典的筹备处长,袁世凯去世后为帝制祸首被通缉,逃匿隐逸于天津法租界。1918年获赦,任安福系国会参议院副议长,未就职。1919年任南北和议北方总代表,待和议破裂遂辞职退休。1930年蒋、冯、阎军阀混战期间,被张学良委任为北平市市长,亦未就任。尔后一直留居北平等地从事文化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启钤因年事已高,未任过任何职务。1964年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

朱启钤青年时代,正当戊戌维新运动蓬勃兴起之时,康、梁变法图存的思想,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时代人物,不事科举,却对自然科学十分感兴趣,尤其对中国古代建筑学十分热爱。辛亥革命后,朱启钤在北洋政府任职期间,因事从北京去浙江,路过南京时,特意去拜访一位在南京图书馆工作的友人。友人畅叙别离之余,带他参观该馆藏书,无意间发现一部北宋时期建筑师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手抄本。朱启钤如获至宝,认真研读后,结合自身阅历,确认它为我国建筑科学史上最为系统的一部专著,系手抄,确属孤本。李诫的《营造法式》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经费估算、建筑用料等等,都作了详尽论述,且又系千年孤本,朱启钤视若珍宝,决定自己出钱印行。回到北京后,朱启钤一方面筹款印刷,另一方面又极力向同事及有关方面推荐。同时,他又不断对该书进行认真研读,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了《营造法式研究》这本专著,这是我国近现代第一部建筑学专著。在刊印《营造法式》一书过程中,朱启钤深感靠个人努力很难推动中国的建筑事业,逐渐萌生了创造一个组织来从事此项工作的念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朱启钤拒绝了政治上、经济上的种种诱惑,抛弃了高官厚禄,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结识了一批有识之士,终于使“中国营造学社”于1929年在北京(当时已称北平)成立。其组织机构是:社长朱启钤,下设法式组与文献组两个部门。法式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任主任,刘致平为助理;文献组主任由刘敦桢教授担任。后又成立编纂组,由梁启雄、单士元、瞿宣颖等人组成。另外还有赵正之、莫宗江、陈明达为社委会委员,可谓人才聚集。此外,在朱启钤的努力下,中国营造学社在上海、南京、天津、济南等地成立了分社,事业迅速发展。

朱启钤创建“中国营造学社”的宗旨是,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进一步提高到理论的认识,为将来创造民族建筑理论提供参考资料。其在中国营造学社《缘起》中说:“中国之营造学,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启钤自刊行李明仲(李诫)《营造法式》,而海内同志始有致力之涂辙。近来东西学者,项背相望,发皇国粹,靡然从风。方今世界大同,物质演进。兹事体大,非依科学之眼光,作有系统之研究,不能与世界学术名家公开讨论。启钤无似,年事日增,深惧文物沦胥,传述渐替。爰发起中国营造学社,纠合同志若干人,想以商略义例,分别部居……非涉俚鄙,即苦艰深……乃与造作工匠,详悉研究,勒为法式,一洗道器分途,重士轻工之锢习。今宜将李(李诫)书读法用法,先事研究,务使学者融会贯通;再博采图籍,编成工科实用之书。”

中国营造学社自建立之日起,切实地践行了朱启钤拟定的宗旨。他们派员四处调查,对中国古代著名建筑进行测绘,精心研究,搜集文献,互相印证,总结出若干带规律性的工艺技巧。他们还聘请古建筑的能工巧匠,制作建筑模型,并从工匠身上学习一些已在书本中失传的技艺。每调查一处,均要求调查人员写出严整详实的调查报告。从中国营造学社始,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建筑学才有了完整的研究机构。再者,他们还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专门研究古代建筑的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另外,还出版了专家、学者及社员的三十多种有关著作。其中有《营造法式研究》《清代营造则例》《元大都宫苑图考》《歧阳世家文物图像册》《歧阳世家文物考述》《工段营造录》《哲匠录》《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籍》《清宫式石桥做法》《清代建筑大事年表》《明代建筑大事年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云冈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艺术》《营造算例》等。这批著述,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文献。

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成就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及社会的注目。其学社阵容也日渐壮大,其中不少社员本来就是高等学校教员,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工科大学先后添设了中国建筑史课程,一扫历年来由外国人代替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状况,也扫去了一些外国专家认为的,中国人不可能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偏见。当时,一些外国专家、建筑研究团体,也争相与中国营造学社联系,使中国营造学社成为当时享有国际盛誉的中国民间学术团体。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营造学社总部由北平迁往四川。到重庆后,由于经费等条件限制,学社只能维持机构存在,不可能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学社大部分人员也在战乱中离去,学社曾一度名存实亡。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领导成员四散各地,无经费来源,中国营造学社未能恢复活动。

朱启钤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贡献是巨大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瞿宣颖教授曾在《蠖园文存》一书中叙述朱启钤的事迹:“公之笃嗜工艺也,肇始童龄,长游四遐,周历官政,所至尤以引绳正垫之工,握算操筹之贾相周游,验其事之能,兼考钫材之要,非徒故书雅记,罗于心胸而已。”据瞿宣颖介绍,朱启钤在童年时,就对营造工艺特别有兴趣。后来他做了官,历游全国,喜欢与从事营造业的劳动者和营造商接近。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百业凋敝的中国,朱启钤组建中国营造学社并做出了很大成绩,确属难能可贵。

此外,朱启钤还是一位名闻京华的大收藏家。《中国近代历史辞典》说朱启钤“收集丰富”。朱启钤病故之前,将大部分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由于其对家乡贵州的眷念情深,特意交代将“捐赠北京图书馆中的黔人黔宦的著作转交贵州”。1960年,贵州图书馆馆长李景岑同志代表贵州人民到北京接收朱启钤所赠黔人黔宦著作三百余部(一说1952年,朱启钤曾赠贵州书籍,系贵州著名画家、书法家陈恒安先生受省政府委派去北京接收的)。总之,而今收藏于贵州省图书馆和贵州省博物馆的朱启钤赠书,部分已系孤本,极为珍贵。它们既丰富了贵州图书馆藏,又为贵州文化的发展增添了珍稀典籍。

朱启钤虽系贵州籍人士,但出生在河南信阳,成长于北京,寓居津沪,游历欧美。由于自小受父辈的熏染,使得他从未泯灭对桑梓的浓浓深情。早年创办营造学社时,朱启钤就把贵阳甲秀楼、黔灵山弘福寺列入研究项目,还主持出版过《贵阳甲秀楼建筑调查记略》一书。尔后,他在北京又自己出资印刷过《黔人诗集》。朱启钤安排后事时,又将所藏涉贵州书籍赠给贵州。凡此种种,足见朱氏对桑梓的深深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牟应杭:《朱启钤先生向贵州赠书的经过》,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增刊,1984年。

2、张双锡:《贵阳近三百年书学概述》,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增刊,1982年。

3、朱崇演:《建筑学家朱启钤》,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增刊,1995年。

4、恍灼:《中国营造学社与朱启钤》,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增刊,1984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