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看乡村振兴丨乡村的宁静和安详是别的地方难以寻觅到的

动静原创撰文:赵清山
1640746920

周六是大方县羊场镇赶集的日子。赶集是乡村平日里最热闹的一天,儿时对赶集总是心向往之,时常记起读小学时,放了午学便揣着5毛钱,从读书的山村学校走四五里山路去赶集,就为了买一个包子。大抵是因为跋涉的艰辛才觉得那包子满口溢香,而过于怀念,也大抵是因口腹之欲后,还需再走了四五里山路才能回了学校,直至现在,我仍认识做包子的那户人家,还清晰地记得做得铁铁实实的、一咬便是满口酥麻糖的包子的样子。长大了,也是莫名的喜欢赶集,喜欢集上的喧嚣。

羊场镇里的中学既有初中学部,也有高中学部,羊场镇也是县里“唯二”的还有高中的乡镇。妻是一个高三班级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周六仍需正常上课,而我便是随身的陪教兼专职司机。要到学校必须得穿过集市,乡镇的集市总是自发地形成一块块集中的买卖区域,没有划出明显的范围,也没有明晰的标识,但做相同买卖的人们总是默契地聚在一起。

镇集的入口处便是辣椒市场,大方独有的“皱椒”和“鸡爪椒”颇有些名头,而羊场镇一直是辣椒产业突出的乡镇,镇集周边一半多的人家都做着与辣椒有关的活儿。

背了辣椒到集上卖的人们在路旁的人行道上一个挨着一个,垫上一块塑料布,便把辣椒摆在上面。风干或是烘干后的辣椒呈暗红色,用茅草或稻草像编辫子一般串成一串一串的,再卷成一个卷筒,长些的辣椒约莫一尺来长,得用绳子捆了三道,卖样也精美了许多。

卖小吃的小贩总是推着手推车在集市上四处走动,一个小贩手推车上的发糕冒着袅袅的热气,那是他自己田里种的稻子做的发糕,许是刚学不久,发糕的颜色白里有些显灰。氤氲升起的青烟,是卖烤鸡腿的小贩正在给鸡腿撒辣椒面,烤鸡腿名唤“销魂鸡腿”,是否销魂不得而知,但香味确是飘了很远。望着滋滋冒油的鸡腿的是几个十来岁的孩童,那直勾勾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儿时站在包子铺前望着包子的我。旁边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许是想着靠近烤鸡腿的小贩能多赚些人气,把手推车推在了前面,但却是少人问津,眼神有些幽怨地望着围着烤鸡腿摊子的孩子们。

镇集的中段有一岔路,往上五十米便是学校。做好了专职司机,我喜在妻上课的间隙到周边的村寨里四处逛逛。远离了镇集的喧嚣,村子里的宁静让人心旷神怡。

去往陇公村的入口处有一家名唤农家老面包子馒头店,几乎每次经过我都会买些包子。糖包是最爱,也会买些豆腐包,1元1个。老板是个浓眉大眼的汉子,头有些秃,笑起来像个动画片里的卡通老头,手上沾满了白白的面浆,胸前围着大大的围裙,应是真皮做的,看着很旧却完完整整的。老板告诉我,他曾是县城里第一个做包子卖的人,后来城里的铺子涨了租金,就回到老家用自己的屋子做铺子,没有租金,做得也自由些。

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儿,这大概也是独有的匠心吧!他深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做的包子馒头好吃,也就不会担心卖不出去。老板说:“现在每周要到城里送四到五趟包子,平均下来,一天约莫能卖1000个包子哩……”

老匠人的言语中透着平淡的自豪,脸上也总是挂着暖心的笑。

县城里第一个做包子卖的“卡通老头”

陇公村的清虚洞据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大的天生桥,高178.25米,跨度127.35米,桥身长400米,宽200米。洞里很是宽阔,扯着嗓子大吼一声,声音在三个洞壁上来回反弹,层层叠叠的能回荡许久才渐渐地消弭。洞顶开了个天然的大大的天窗,整个洞就像在野地里挖的一个简易通风灶,洞中观天,天圆地也圆。

安静的清虚洞

洞前是一片面积很大的荷塘,荷花盛开的时节,与远处青瓦白墙的民房和木屋的农家乐相互掩映,让空阔的山水间的颜色更富层次感。

此刻的荷塘里满是枯黄的荷叶,荷塘边上铺成青石状的小道上空无一人。正是枯水季节的小沟里,水面安静地倒映着阴沉沉的天空。荷塘尽头的游泳池也放干了水,池里散落了些风吹来的干枯落叶,显得有些寂落,徒增了些许的寒意。

初冬过后,这里也短暂告别了喧嚣,这大好的景致倒让我独享了去。不过沿途的农家乐却多有车辆停放,羊场镇的“沙坝豆干”也是小有名气,据说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明清时还曾是贡品。有人赞说是本地大豆、水、气候、做法的“天合之作”,制作工具简朴、工序独特、选料精良、取水讲究、火候巧妙。我只知道点豆腐用的是本地青菜发酵而制成的纯酸汤,刚出炉的豆花吃着还有酸汤的余味,绝对的绿色食品。

虽说食能留客,但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村寨,仍需多想些法子在冬季吸引更多的游客。

陇公村是美丽乡村·五在农家的示范点,村里的卫生环境自是非常洁净,聚居在清虚洞周边的人家屋子统一了建筑风格,灰色的墙体整齐地划上了方方正正的白色格子,屋顶盖着黛青色的瓦片。从寨子里穿过,这里的人家极少养狗,房屋建得密实的小寨在静谧中透着安详,一个头发微白的老人正用水冲洗着自家的院坝,脚下的皮鞋也擦得锃亮,看模样许是刚从集上回来。

出了寨子,有一条刚通路不久的水泥路,连通着附近的三个小寨,盘桓在山间,像三个寨子间密切相连的筋骨。

连通三个村的弯路

沿山路而下,靠里是削凿得几乎垂直的岩石墙面,靠外则是二三十米的峭壁。从底下长出来的树又细又直,因在冬日,少了鸟鸣,山间更显得寂静,回环在这稍远离了村寨的山间,让人生出看不到远方的惧悸来,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山腰处山路弯道更急幅度更大,几乎每个弯都是U型的,就像越野车道。山腰处能隐约看见山脚的几户人家,而对面则是叠嶂的峰峦,隐在那些山间的还有许多条这样的山路。一路行到山脚,只遇见一中年男子载着两个穿着校服的学生从集上归来,从这一条路到集上也是寨里最近的路,大抵也是为了更方便山脚的乡民和孩子们到镇集上,才如此这般开山破土修了这条路。

山脚的路与另一条通村路的交汇处放着一个大大的垃圾箱,旁边有一棵大概需要两个人牵着手才能抱住的树,树占了路的空间却没被伐了去,已是很大的进步,但若能在规划之初给大树让了道,才是最大的敬畏,好在我们在认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山脚是一片开阔的田地,已被连成了一整片,约莫有100多亩,四周用绿铁网围着。走近看了产业介绍,原来是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介绍说是农工党中央协调帮扶的项目。曾听朋友说,基地里养的小龙虾总是供不应求,上市的季节总要早早预订才能买到,不过现在进入小龙虾基地的大门紧紧的锁着,只有几只全身雪白的鸟儿在水田里追逐低飞,或是单足伫立在田埂上,它们俨然把偌大的水田当成了自己的家。

安静的小龙虾基地

到村里转悠的时间总是过得极快,一路前行一路遇见不一样的风景,总能遇见许多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儿,每一次都是收获满满的,而乡村里的那份宁静与安详也是在其他地方难以寻觅到的,最让我痴迷!

编辑

曾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