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数字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截至2024年底,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0.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当前,贵州正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应用,能有效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安全发展。在六盘水市盘州市,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智慧电厂模块,整合数据信息,提升机组智能化水平,实现每供1度电仅消耗269.88克标煤,比常规机组节约10%以上的煤耗。
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数字化部信息专工陈盛楠介绍,这就相当于整个发电厂的智慧大脑,所有的设备信息可以通过智慧系统上传到后台,工作人员可以在集控室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截至今年7月底,该公司累计发电32亿千瓦时,固废综合利用率超90%。
在遵义市余庆县的这家智能装备企业,每生产一个智能缝纫机机壳,都要经过二十多种铣刀铣削,还要完成上百个不同口径的孔洞。公司将半自动化设备更换成全自动设备后,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提升,目前年加工机壳可达5万台。
贵州省华夏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CNC加工车间负责人罗小强说,只要先把程序设定好之后,它就能自主完成各项任务,效率差不多提升了10倍。
此外,企业还积极研发电脑花样机的软硬件及电控系统,并应用在自家生产的电脑花样机上,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贵州省华夏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坤松说,现在研发出通用款型号5040,它的缝制范围更大更广,稳定性强,更加智能化、数字化。
目前,该公司年产电脑花样机1万台,产品出口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
贵州各地还积极发挥数据要素和平台赋能作用,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遵义市播州区,这家农业公司为7000多个辣椒发酵陶坛附上编码,只需用手机扫码,管理人员就能立马了解全厂储存情况,让每一坛辣椒的发酵都有“数”可寻。
贵州卓豪食品有限公司库房专员付彩虹表示,输入坛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数据。以前需要很多人工去管理坛子,会出错。现在有了这个数字化平台就会更加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