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贫人数和减贫幅度都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其中,各级党员干部起到了重要的先锋模范的作用。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勇挑重担的镇党委书记,在基础设施薄弱、有四个国家级贫困村的乡镇,他迎难而上,带领一方百姓,完成了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王安祥,清镇市暗流镇党委书记,战斗在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他心系百姓,带领干部群众新建通组路37公里,铺设饮水管道、灌溉沟渠7公里,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他统筹规划,推动全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果林一万亩、种植蔬菜五千亩、中药材一千亩;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2017年,全镇4个国家级贫困村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户将全部脱贫。王安祥说:“我将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同心,苦干实干,使暗流的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宜居,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暗流镇位于清镇市西北角,山高路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而且长期以来群众用水都很困难。镇内虽然有三条河流经过,但是因为地势落差大,用水成本高,处于“能听见水声,但得不到水用”的窘迫境地。
2002年,当王安祥第一次到暗流工作时,就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群众生活的困难。王安祥告诉动静记者:“我没想到暗流镇的群众这么贫困,水用的是房顶上的水。喝房顶上的水对身体有害吗?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是怎么过来的?确实感觉很心酸。”
如何解决暗流镇吃水难的问题,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成了王安祥一直牵挂的心事。让人高兴的是,最近暗流镇用水最困难的6个村,自来水通了。
蒋家院村是暗流镇最为缺水的地方之一,这两天清镇市乡镇水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给村里接通了进村的主管道,然后再陆续安装入户的管道。
蒋家院村支书刘志兵开心地说道:“自来水通了高兴,得到我们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现在水已经安通了,对我们老百姓以后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好处。”
现在,暗流镇最缺水的6个村饮水工程主网管道已全部完工,预计年内将解决全镇饮水安全问题。多年来,群众用水难的情况终于得到改善,王安祥的一件心事也终于落了地。
王安祥介绍:“暗流镇人疏地少,山高坡陡,老百姓收入主要靠务工和农业。”为了破解暗流镇基础设施滞后、土地分散的发展困局,王安祥一边积极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改善交通条件,一边多方调研,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果蔬种植,引导各村在坡地上种植了1万亩晚熟李。
王安祥说:“保守估计丰产以后,我们种的这1万亩李子树会有2000万的收入,每亩的收入是原来种玉米的6到8倍。”
同时依托省级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暗流镇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调减传统低效农作物一万五千亩;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产品升级、农民增收。到2018年,全镇853户贫困户中已脱贫627户,剩余226户也将在今年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摆脱贫困。
暗流镇是清镇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一个乡镇,这里要发展,除了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多的困难,王安祥还面临缺人的问题。他是如何稳定干部队伍、引进人才,让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涌动热潮的呢?敬请关注明天的动静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