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休眠一个冬季的黑木耳快速抽芽生长,陆续迎来开采期。
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个个木耳菌棒从棚顶垂直坠下,一列列排开。菌棒上,一只只肉嘟嘟、黑绒绒的小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绽放着,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长势喜人。
村民朱珍菊一边采摘木耳,一边笑着说:“这可是我们村的‘软黄金’,今年长势好,一个人一天采摘几百斤不是问题。”
2022年,该村因地制宜引进黑木耳产业,并从浙江省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促进黑木耳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木耳采摘讲究方法,更注重技巧。现在是采摘期,一定要控制好水分,注意通风、防止高温,同时要合理摘取分配,才能确保木耳的长势均衡。”技术人员周绍清介绍。
懂技术、善管理,是产业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为培育一批种植和采菇能手,水尾镇新场村定期组织技术员深入基地现场教学,手把手传授种、养、管和采收经验,确保产业种得出、卖得好。
“第一次来采摘的时候不懂技术,手活儿慢。”这一年多来,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不仅学会了采,还学会了管和种,现在来做工熟练多了。这个木耳效益还是可以的,市场和技术都很可靠,打算明年自己试种几亩,村民朱珍菊信心满满地说道。
当前,水尾镇黑木耳种植基地已陆续进入采摘期,基地每天都有20人左右务工。为确保鲜菇即采即卖,当天采收的木耳,基地都是以订单的方式,点对点发给客商。
“我们都是订单销售,鲜菇现采现卖。”水尾镇新场村村委会副主任胡艳介绍,每个菌棒每年可采摘4茬,去年采摘的第一批干品就卖了3000多斤,收入12万多元。现在是木耳基地的第二批采收,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这里务工,一天能采鲜品木耳1万多斤。
“一亩地摆放菌棒8000棒左右,每一棒鲜品有2斤左右,干品差不多2两,市场价格冬天干品是35块至38块钱一斤,春天的木耳是25块钱至28块钱一斤。”周绍清说,黑木耳营养丰富、质脆可口,既适合鲜销,又可干制出口,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好,是典型的“短平快”产业,极具发展潜力。
小木耳长成大产业。“今年黑木耳的长势要比去年好得多,预计第二批能采收6000斤干品左右,收入可达到20万元。”胡艳介绍,村里一共种植了40亩32万棒黑木耳,小菌棒成为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接力棒”,不仅辐射带动着周边村寨1300多名群众稳定增收,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蓄了动力和产业支撑。
下一步,水尾镇将依托现有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及坝区资源,以村组为单位示范种植,将黑木耳为载体的食用菌产业推广到一家一户发展,真正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就业、户户能增收”。
(通讯员:吴国明 沈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