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时珍,女,侗族,中共党员,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从2007年至今,不管白天黑夜,不顾孕产期和节假日,肖时珍一直努力奋战在地理学科研教学一线岗位,尤其在世界自然遗产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世界自然遗产的研究、申报、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一、奋力投身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事业,成绩斐然、效益显著、为国争光。
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兼秘书长,肖时珍自始至终参与“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重庆金佛山、重庆武隆、贵州施秉、贵州荔波、广西环江和广西桂林)”“中国丹霞(包括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各阶段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夜以继日,无私奉献。冒着可能流产的风险承担IUCN专家实地评估“中国丹霞”遗产地时的讲解及专业翻译工作,抛下仅两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大儿子前往北京和巴西进行“中国丹霞”申遗科技支撑材料筹备及国际科技攻关,怀着6个多月的二孩与梵净山申遗团队在办公室一起通宵加班,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文本做最后修改,后带着仅2个多月的二孩几度赴梵净山开展工作等,为上述世界遗产申报材料最终经国务院总理签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并最终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而将其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出重大贡献!肖时珍做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也密切参与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申遗材料也最终经国务院总理签送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并最终获得IUCN和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使中国成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最多、全球世界遗产总数第二多的国家!此外,肖时珍主持贵州省科技厅“贵州三叠纪化石群世界遗产价值研究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技术与示范”项目,于2019年强力助推“贵州三叠纪化石群(含贵州关岭、兴义、盘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申遗成功,不仅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和关注,大大提升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水平,促进贵州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申遗成功,也已经并将继续为遗产地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重大推动!
第二、长期关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事业,破解发展与保护“两难”,探寻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除了保护外,世界遗产也应关注可持续发展。肖时珍长期关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规则,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
肖时珍作为项目副组长承担了《贵南高铁荔波遗产地缓冲区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报送世界遗产中心,最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大会审议通过。肖时珍作为项目负责人还承担了《赤水市丙安水库项目对赤水世界遗地影响专题报告》编制,也得到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和IUCN的认可。贵南高铁和丙安水库得以如期施工,为遗产地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由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备受国际关注和担忧,肖时珍主持编制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15、2018、2020、2022),所编制的技术支撑材料均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为。2020年3月,肖时珍受IUCN的邀请完成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展望报告(2020),也得到IUCN采纳,使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展望从第三档“重点关注(significant concern)”成功晋级第二档“较好(good with some concerns)”,改变了国际社会对武陵源乃至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认识。
2018年11月,受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邀请,肖时珍作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专家代表,赴法国巴黎出席中非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合作专家会议,独立完成了“关于促进中非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合作的咨询建议报告”,得到UNESCO世界遗产中心的认可和致谢。2019年6月,肖时珍再次受UNESCO世界遗产中心的邀请,到UNESCO总部作报告,分享贵州及中国关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肖时珍多次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林业局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邀请,开展与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和学术报告,为提升相关人员的世界遗产保护意识、践行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三、潜心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
肖时珍独立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题2项、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1项、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横向社会服务类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第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独译著作1部。
肖时珍非常热爱教学事业,创新性开展教学工作,多年来承担了本科生和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包括《专业英语》《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喀斯特环境》《世界遗产与保护》《世界遗产鉴赏与旅游》《岩溶环境学》等,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部分课程采用中文-英文双语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有方,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及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汇贯通至课堂教学中,以实际的案例深化理论,室内教学配合野外实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师生互动性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效果好,深受同学们欢迎。学生网上教学评价结果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教学效果好。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
因此,肖时珍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出突出贡献。肖时珍曾荣获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贵州省人民政府记个人一等功、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优秀共产党员、赤水市荣誉市民、施秉县荣誉市民、梵净山申报世界遗产先进个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专家贡献奖、优秀教师称号等,多年年度考核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