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文物里的长征丨一座丰碑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1724384580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红色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是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文物里的长征》,以文物为引、历史为媒,结合专家访谈,讲述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

一座丰碑

娄山春 摄

悠悠赤水河,巍巍青杠坡。

青杠坡距土城约三公里,是土城东北面的天然屏障,它四面环山,山势陡峭,山峦起伏,形成一个葫芦形的险要关隘。

土城镇周围的群山

八十九年前,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葫芦形山谷里,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川军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双方伤亡惨重。现在有一座纪念碑高耸在一个山坡上,那是为纪念在青杠坡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纪念碑。
娄山春 摄

娄山春 摄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战。青杠坡战斗作为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红军伤亡3000余人,歼敌3000余人。”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全部向习水土城、赤水地域集中。中央红军进入土城后,面对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不利境况下,中革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敌再全力北进。

“1935年1月28日清晨,战斗打响后,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优势装备,对红军的冲锋进行疯狂的炮火压制。危急关头,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亲自上前线督战指挥,陈赓、宋任穷率领干部团投入战斗,红二师从元厚镇跑步回援青杠坡。毛泽东、周恩来、张云逸等从土城驻地出发,到设在后山大埂上的军委指挥部坐镇指挥。红军经过十多次的激烈拼杀和反复争夺,红军才夺回失守的山头,占领了青杠坡战场的制高点,把敌军逼退。”习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张箭宇告诉记者。

“1月28日下午,青杠坡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由于没有达到原定围歼国民党川军的目标,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在土城召开了紧急会议,放弃原定在赤水地域北渡长江的计划,改从土城、元厚一带渡赤水河进入川南。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四渡赤水教学服务中心学员处教师张秀敏告诉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习水县土城区人民政府在曾经安葬红军烈士遗体的青杠坡上修建了红军烈士墓,以纪念在青杠坡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2006年,国务院将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大梗上毛泽东指挥战斗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红军何木林生前为部队官兵讲长征故事。(资料图)

“我的爷爷何木林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1935年参与了青杠坡战斗,他在这场战斗中重伤掉队,后来幸而被当地村民发现,藏于岩缝中。伤势好转后,爷爷因担心自己浓重的江西口音连累救助自己的村民,便乔装成聋哑人14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口说话,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在青杠坡老红军何木林的墓前,说起爷爷的故事,何莉思绪万千,眼神也不由自主地看向爷爷安息的地方。

多年以来,何莉的母亲林成英一直为游客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受爷爷和母亲的影响,2020年,何莉辞去工作,通过考核,成为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解说员。
娄山春 摄

青山不语,枪声犹在。如今,无数人攀上巍巍山顶,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红军战士铁骨铸忠魂。仰望青杠坡,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离开土城时,仍是滚滚热浪。青杠坡山岗上那座高耸挺拔的纪念碑渐行渐远,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仍回响在我的耳畔……

全媒记者:唐源、匡斌、简久兵

习水融媒 罗霜

编辑

吴雷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