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历史小说家高阳,是我喜欢了二十年的一位作家。初接触高阳小说,入门便读他最卖弄考证功夫和历史掌故的《慈禧全传》,煌煌八大册,简直丢不开手,一周内全部看完。从此入坑,到处搜刮,简体版繁体版,加起来好几十种,不时重温,总有收获。
高阳是笔名,本名许晏骈,浙江杭州人,家世清贵,杨文杰《东城记余》载:“嘉庆道光以来,仁和许氏科第最盛,驾部谨身闱墨,房评云:数来望族,寰中能有几家;问到科名,榜上视为故物。称许可云允当。”
上述记载确非过誉,仁和许氏还真是“学霸”世家,高阳自己在回忆文章中说,“学范公官至顺天府治中,我家称之为‘京兆公’。他生八子,第四子早夭,其余七子,四举人、三翰林,有一方御赐的‘七子登科’匾额……”
高阳熟稔晚清掌故,除读书多、腹笥宽,也因为出身名门,家族显赫,所见所闻,自然不同凡响。他的叔曾祖父许庚身,咸丰年间派为军机章京,光绪时升兵部尚书,《慈禧全传》里的好些历史事件,即为其亲炙。许氏后来家道中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下笔为文,流露出的学养气质,便异于侪辈了。
高阳笔名的由来,很容易可以联想而至。毫无疑问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是刘邦引兵过陈留,郦食其登门求进,几次被拒,他呵斥通报的使者说:“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高阳好酒,好美食,写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其结集之一即《古今食事》,书中写到酒,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我以为酒中真趣,只有独酌,始能体会。若问如何为真趣?则唯有举陶诗‘欲辨已忘言’相答,是故酒中之趣,‘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从中不难窥见他的孤芳自赏、特立独行,龚鹏程说高阳,“先生为文,字逾千万,平生负气任情,谤誉俱多。然知音既少,知交亦复寥寥。检点形迹,殊觉其寂寞”。可说是知者之言。
高阳对我们贵州的茅台也情有独钟,他在《古今食事》一书里,有篇文章谈到茅台的源流演变乃至酿造特色,非常内行,“‘回沙茅台’还不算是最好的;后来改良,用原酒浸糟,亦即是‘套’酿,则酒味更为香浓。‘原窖内存酒从不放干,新酒放进去,由于新旧混合,陈陈相因,酒味更加香醇软滑’”。“这真酒虽多饮而不烦躁,即醉亦如平时,只催人睡,绝不头昏口干,如火烧心。这就是真纯茅台酒的优异之处,尤其老窖出品的陈年产品,更是不可思议”。
高阳还引用在香港《伏成》杂志刊载的文章《茅台酒史话》,说是,七八十年前,要想喝真纯的茅台,除却盐号,便是大军阀家。真纯茅台的好处,据《茅台酒史话》作者的描写是,“一瓶酒只要一打开,即满屋有一股茅台特有的香气;倒入杯中,晶莹清澈,香气袭人,使人心神为之一爽。吸入口中,则软滑若油,唇舌清凉舒适,经过喉咙,好比一股冷流,滋润食道,立刻引起食欲。”入喉“好比一股冷流”,最不可思议。喝烈酒的感觉,大致热辣辣一线到底,直贯丹田,与茅台恰好相反。此外,“这真酒虽多饮而不烦躁,即醉亦如平时,只催人睡,绝不头昏口干,如火烧心。这就是真纯茅台酒的优异之处,尤其是老窖出品的陈年产品,更是不可思议。”
字里行间,读出爱酒人的真情实感,高阳以酒徒自居,绝非说说而已。而且,更可贵的是,高阳写下这些文字时,可不是酒厂委托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