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贵州专门召开大会表彰了97家先进企业、35家先进单位以及136名先进个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贵州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单位和个人。
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个重点,贵州提出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这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是此次获表彰的先进单位。该研究所打造的贵州省高端产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提供了质量与可靠性保障服务。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李晓强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晓强介绍,研究所给贵州省包括周边区域的一些工业企业,大概有2000多家的客户,完成了一万多次的服务,而且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对贵州省的新型工业化,从质量保障、计量检测、技术支撑这一块,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支撑和促进。
去年3月,威宁县引进贵州长通集团作为产业链主单位,大规模招商,填补了我省风、光、储产业装备制造的空白。今年前9月,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7亿元。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贵州长通集团副总裁 罗娅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贵州长通集团副总裁罗娅说,公司充分发挥在本土制造比如运输距离,还有成本方面的一些优势,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扩大产能,增加毕节威宁的第二条生产线,在黔东南、黔西南部署新能源产业,公司更有信心针对自然资源的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
去年,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引用了13项前沿技术,开发了直列四缸发动机,陆续供给成都、湘潭、贵阳、宝鸡等基地,搭载了大部分吉利车型。今年,公司产能达到30万台,产值实现20亿元。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张晨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张晨介绍,公司运用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生产,在2022年打造了国家级成熟度模型三级,目前是贵州省唯一一家,通过一个终端可以控制生产的全过程,目前公司也在分析是否能够向国家级成熟的模型四级进军。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贵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汇聚起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贵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年产能近3000万吨,位居贵州第一。公司总裁梁蘅此次荣获先进个人。在他的带领下,企业通过错峰生产常态化和渠道建设规范化,有效压减区域内过剩产能,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个人、贵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总裁 梁蘅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个人、贵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梁蘅说,公司是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深刻地感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心,还有力度。未来更多地考虑向高端化、绿色化、精品化和智能化低碳的这样一个路径,去探索建材产品在贵州的发展之路。
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陶安也荣获先进个人的表彰。37年来,他坚守在生产一线,完成76项创新攻关项目,先后带徒30多人,为航空发动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个人、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陶安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个人、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陶安说,航空发动机属于机械加工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高。通过传承和创新,他们解决了航空高硬度材料加工的难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把员工培养成能人,把工匠培养成劳模,使企业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
作为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搭建了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应用培训中心等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服务的能手”,获得了先进单位表彰。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单位、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景蓉蓉
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单位、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景蓉蓉说,促进会从2014年开始贵州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育工作,每年都培训2000多人,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不断地在涌现。下一步促进会将搭建好政企交流平台,扎实开展入企服务,汇聚和链接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资源,增强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