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刮器
人类演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标志是古人学会并使用打制石器。这个时代跨度非常大,普遍认为距今大约三百多万年到一万年,占据我们人类发展历史的99%以上。贵州的旧石器洞穴遗址众多,出土的打制石器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砍砸器,个头较大,器型较厚,有刃口,可以理解为古人用来砍砸动物的骨头。二是刮削器,像薄薄的石片,上有一个或多个比较锋利的刃口,主要用于割肉剥皮。三是尖状器,一般在石块的一端有一个尖锐的角,类似今天矛的功能,可以穿透动物的皮肉。
勒瓦娄哇技术,即预制石核技术,就是在石器制作之前,通过对石核进行特别的修理,来预先决定石器形状的技术。2018年11月,著名的英国杂志《自然》发表了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出现在贵州的研究文章。紧接着,国内的杂志《科学》也在2019年第一期发表了《贵州观音洞遗址发现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的报道。研究者通过对毕节市黔西沙井乡观音洞遗址石制品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多件具有勒瓦喽哇技术特征的石器。
为什么说是东亚最早呢?原因是勒瓦娄哇技术起源于三、四十万年前的东非和西欧,按现有的考古成果,具有明确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遗址在中国的分布,仅局限在北方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通天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金斯太和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等遗址,并且年代上限为距今五万年。而根据新的光释光测年,黔西观音洞遗址文化层为距今17万~8万年,那在黔西发现这种技术,自然就是东亚地区最早的了。同时,观音洞遗址与大洞遗址处于同一地域,因此大洞出土的那些尖状器和石片,也应该属于勒瓦娄哇技术制造。
至于该技术为何会出现在贵州,研究团队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与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不约而同,因应各自的环境在不同的时空相继出现和发展;二是早期人类带着勒瓦娄哇技术抵达贵州,并在这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