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卫星遥感等航天科技走向田间地头,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航天技术,所研发系统已应用在了全国多个省份的300余万亩农田上。
提到春耕春管,大家肯定会先联想到田间地头的丰收与忙碌。但当记者来到贵州航天智慧农业的办公室里,却发现“农活儿”是在电脑上完成的。
最近正值农田灌溉时节,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果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团队所有人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及时监测系统平台,保证平台的稳定可靠。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 陈果
记者了解到,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已应用于贵州2.5万亩蔬菜保供基地。前期安装了3000多个阀门,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便可实现灌溉自动化,节水能力达到30%左右。同时,该系统设备还应用在了新疆、宁夏等20多个省份的300多万亩农田上。“航天的技术本质上是高可靠性的控制技术和高精度的仿真技术,下一个阶段,我们要将遥感技术来作为我们灌溉决策的数据来源,实现根据作物的按需灌溉,而不是现在的定量灌溉。”陈果说。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控温、控湿,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操控。“我们在原来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卷膜、拉幕系统,从生产到物控到销售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完成。”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项目中心项目经理吴昌强说。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项目中心项目经理 吴昌强
为了让农业变得更“智慧”,企业还利用航天技术研发的阀门、传感器、芯片、喷雾无人车等20多类产品,全国30多个省都在使用该阀门。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硬件工程师王江告诉记者,“电池技术、主体材料都来自我们航天的技术,把太阳能做到了微小化供电模式,可以做到低功耗待机达90天以上。”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硬件工程师 王江
“目前在北京我们建了一个中关村智慧农业工厂,在浙江宁波、衢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也进行应用,同样地把温室环控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辐射到全国范围内。希望在耕种管收4个环节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将更多航天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转入到农业领域。”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果说。
实习生梁芯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