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67%。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就坐落在县城美丽的都柳江畔。早上八点半,医疗帮扶队首任队长傅小云准时来到重症医学科查房。针对刚刚收治的这名脑梗患者,傅小云从病情分析到如何治疗,向“徒弟”们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从帮扶第一天开始,傅小云就组织来自遵医附院和黔南州人民医院的帮扶专家通过“导师制”培养人才。他的六名徒弟,都来自重症医学科。“师父”借助一个病例提出问题,“徒弟们”深度思考解答问题。一问一答间,变化慢慢显现。
从重症医学科出来,傅小云又赶到儿科会诊。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家伙,是医院建院以来使用有创呼吸机救治的第1例肺部感染患儿。
儿科副主任徐洪鸣告诉记者,科室里的呼吸机其实已经买了很多年。但每次遇到危重患儿,他们都会建议家属转诊上级医院,呼吸机也就闲置了下来。
对此,作为院长的傅小云一边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一边开展新技术培训。从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患儿、普外科第一例肾切除术,到骨科第一例脊柱外科手术,两年的时间里,像这样从无到有的临床技术项目,已经在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了80多项。和疑难病例救治水平一起提高的,还有全院医生的工作信心。
为帮助基层医生快速成长,傅小云喜欢给大家布置“科研作业”。去年,傅小云就找到血透中心负责人蒙谷娅,让她聚焦水族地区肾衰竭患者开展调研。
尽管如此,傅小云还是耐心给蒙谷娅作指导。从检索论文到到设计实验、编写文章,历经大半年的时间,这篇论文成功投送到国家级科学期刊。
这篇论文,将成为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2022年以来发表的第三篇论文。而在过去,医院在科研方面是一片空白。破局的背后,是观念的转变,也是发展的转型。
在傅小云和各位帮扶专家的悉心带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一步步成长,而患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数据显示,2023年,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门急诊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9.96%,2023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调查总体指标达标为75.3%,较上一年提升16.92个百分点。
挑起基层医生引路“老师”的这份重担,需要能力,也需要责任。因为傅小云的竭尽全力、倾囊相授,三都自治县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大型医院的诊疗水平。
全媒记者 周国栋 张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