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起,负责为考察船提供极区气象海冰预报保障服务。中山站所在的南极普里兹湾区域,沿岸常年被1~2米厚的固定冰覆盖,对雪龙船抵近站区和实施冰上卸货造成严重阻碍和巨大安全风险。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手段获取大范围南极海冰厚度信息,面对南极考察的实际需求,该中心组织攻关团队历时3年,成功研发了南极首个区域固定冰预报系统——普里兹湾固定冰预报系统,填补了此领域的技术空白。
据此项工作的牵头人赵杰臣介绍,该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准实时获取固定冰的增长、破碎、范围等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模拟积雪和固定冰的能量和质量平衡过程,提供未来10天的雪厚、冰厚、积雪融化、冰表面融化、冰内部融化、冰底部融化、雪冰比例等参数的预报信息。
目前,该系统已在我国第34、35、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业务化试运行,为考察队在普里兹湾开展冰区作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极区航行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