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闪评|义与利的暧昧,是对社会公益的最大伤害

1575342540
积分商场

近日,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因媒体的卧底报道深陷质疑。在视频中,水滴筹的线下筹款顾问在医院扫楼筹款,挨个向患者询问是否需要捐助。从线下人员的“心得”来看,水滴筹对患者的病情、财产状况、医疗费等信息的审核极不负责,对获得捐助后的资金去向监督亦是形同虚设。种种套路让爱心人士窝心。

“水滴筹”创造的众筹互助模式,的确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亦让不少身患重病的患者获得过捐助。但这一模式从一开始就面对诸多质疑。比如,如何审核受助者信息真实性?又如,受助资金使用如何监管?再如,筹款平台如何确保自身公益性?从此次媒体的卧底报道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在“水滴筹”发展过程中没能消除,而且,在资本逐利的裹挟下,有进一步失控的危险。

基于社交媒体而建立起来的众筹公益平台,其心理基础源于共情效应。人人都有可能遭遇困境,支付力所能及的少量资金,积少成多,汇流成河,让大病重病者获得帮助,这是许多人愿意在并不了解受助对象的情况下捐款的重要原因。但众筹平台切莫对这种弱关系的链接有任何亵渎,否则就有可能使公益的情感链条崩断。全国范围大量招募人员展开地推,在医院扫楼征集筹款者,财产、病情、费用等信息不加以严格审核,救助信息模板化操作……真以为钱多人傻?如此“圈地”,爱心的水滴终将有一天会干涸。 

 在任何慈善行为中,公益款项的支配都是最为核心的关注点。不管是互联网时代的线上捐助,还是传统的线下捐助,对于捐助者来说,都希望知悉款项的最终去向。如果说在以前的线下捐助中,公布详细的捐助资金明细,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才能实现。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资金去向的透明要容易得多。而且,这也应当成为获捐助者必须履行的约定义务。从曝光情况来看,这样的底线要求亦不了了之。资金去向缺乏透明度,必然会影响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持续发展。毕竟,没有人会执著地把爱心扔到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去。
 
 公益慈善机构需要运行成本,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成本意识,任何公益都无法持续。但“水滴筹”此次对卧底视频的回应,并没有把成本的问题提出来,反而让公众愈加质疑它的商业化追求。随着卧底视频的曝光,社交+公益+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何要大规模招人?为何要扫楼筹款?原因再简单不过——一切为了流量。对于“水滴筹”这个互联网平台来说,流量就是财富。慈善成了逐利的工具,这是对整个社会公益氛围的最大伤害。
 
义利之分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是比较清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在今天来解读,“义”与“利”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利益,只不过,“义”是公利,而“利”则指私利。“水滴筹”陷入舆论的漩涡,就在于义利的混淆。推出“水滴筹”的企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商业公司,赚取利润是其最终目的。但尴尬的是,它的核心产品却是基于公益慈善的。正是因为它标举的公益性,它才会一步步做大,引来了商业的融资。舆论危机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媒体的卧底报道,把这个悖论更加残酷推到了公众跟前而已。
 
 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水滴筹曝出的问题,当然需要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强化监督,使公益的善举与商业的逐利严格分开,修复公信力。但对于职能部门来说,面对不断做大、影响日益广泛的互联网公益慈善,也该到网络世界里走一走看一看了。如何确保互联网公益慈善健康发展,监管层面不能再观望沉默。

编辑

李沁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