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自今年以来,立足省会责任担当,深入开展省委挂牌督战的“9+3”贫困县产业帮扶,在从江县推动建设了筑从富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按照省委、省政府“9+3”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切实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帮扶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7亿元,占地面积130亩,建成后可年产菌棒3000万棒,是集食用菌菌种研发生产、菌棒制作培养、出菇示范栽培和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体系。
林下“小木耳”实现脱贫增收
贵阳农投集团入驻从江县贯洞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从江县森林资源优势,根据各类食用菌生产特性,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模式,使“荒山”变成了“金山”。通过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发展林下木耳种植,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务工需求,而且实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在食用菌基地上务工的梁林福告诉我们,他在这做工除了每个月将近3000元的劳务收入外,还有每季700元的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看着树林下这一片片木耳菌棒,他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规划。
不离家,不离地,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增收。贵阳市菌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筹备组产业发展部负责人胡鑫磊告诉记者,以林下换种为契机,腊水林下种植点4月份共种植了木耳20万棒,种植面积达100亩。从前期的土壤消毒、铺膜,到摆菌棒,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累计带动当地贫困户及农户用工数达1300人次。
按照“公司+合作社(社区)+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由公司与合作社(社区)、农户(贫困户)共同对生产所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公司向合作社(社区)提供菌棒并对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组织农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公司负责按照当期市场价全部回收产品。销路有了保障,这给合作社和贫困户都吃下了定心丸。
胡鑫磊告诉记者:“按正常的产量和市场价来估算,每个菌棒的产值约6元钱,这一季的20万棒产值就是120万元。按照这种模式,公司计划总共带动农户(贫困户)1000户种植1000亩以上,实现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小小木耳也能实现脱贫致富梦”。
“社区工厂”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食用菌社区工厂是从江县贯洞镇南苑小区的“新生事物”,由贵阳农投集团牵头建设。充分利用闲置车库建起的社区工厂,已是家喻户晓的“香馍馍”。
从贯洞镇往信村易地搬迁到南苑小区的党华杰是采菇工人中的一员。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每天还可以挣100元,离家这么近方便照顾小孩,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以后就在这里干。”
“当初看到这边车库资源闲置时,便萌生了利用闲置车库建社区工厂的想法。随后,集团第一时间把省农科院专家、江苏技术团队、农投集团技术团队三方力量请到现场实地调研,对温度、湿度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得到条件适宜种植食用菌的结论后,立即进入实施阶段。”贵阳农投集团党委委员、专职副书记赵晓敏说。充分利用闲置车库打造贵州首个小区“社区工厂”,是农投集团从生产组织入手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创新探索之一。
贵阳农投集团把菌种研发、菌棒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全部承担,合作社和农户只需按照技术人员指导,专注于成熟菌棒的生产和采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