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
放眼全国,论吃酸,大概再没有哪儿能比得上贵州了,酸汤饭、酸汤砂锅粉、酸汤圆子火锅、素酸汤。当然,还有今天的主角——酸汤鱼,它是贵州酸汤系列中的明珠。是一道被《舌尖上的中国》认证过的美味,也是贵州最出圈的一道菜。
肥美嫩白的稻花鱼在鲜红的酸汤里翻滚,鱼肉浸满了酸辣的汤汁,加上木姜子和山胡椒特有的香气,光是闻一闻已是垂涎欲滴。
都知道酸汤鱼好吃,那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每一个步骤都是黔东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发酵吧,小番茄
古时,地处喀斯特地貌的贵州,路险、山多、交通不便,且不产盐,黔东南山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了解决味道的问题,便以酸带咸,这才有了酸汤的诞生。黔东南的酸汤分为红酸和白酸两种,其中红酸是大家在餐馆里点得较多的,红酸汤一定是用黔东南当地生长的野生小西红柿,其水分和果味都要比普通的西红柿强上好几倍,加白酒、糯米粉、仔姜、大蒜等进行腌制、发酵半个月后,就会得到一坛酸爽醇香的酸汤了。
稻花鱼才是酸汤最正的CP
虽然现在餐馆里可以选择各种鱼与酸汤搭配,但其实最正宗的还是应该选择稻花鱼。每年春耕时节,将山泉水注入田地,把秧苗整整齐齐插入田中,最后再把另一个“主角”鲤鱼苗放入田中。鲤鱼便在这水稻田里自由生长,这就是原生态的稻花鱼。在黔东南的苗乡侗寨随处可见,它喝的是稻田水,吃的是稻花香。待到9月,鲤鱼肥美香甜,酸汤锅里一煮,配上烧青椒的蘸水,抿一口,鲜嫩即化,满口留香,说不出的神仙味道。
本内容转载自【动静新闻贵州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