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平安符”别针作祟!半岁幼童遇惊险!家长请警惕异物吞服风险

动静原创
1618466700
积分商场

幼童吞服异物的新闻我们栏目报道了很多, 13日凌晨两点多钟,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又接诊了一名幼童,从孩子家长随身携带的CT片子,医院人员看到这是一枚“别针”被吞进了胃里。  

躺在病床上的幼童小名叫“小月饼”,现在才6个月大小,手术后已观察了一天的时间。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科主治医师王潇告诉记者,目前,小月饼身体的各项体征恢复都十分顺利:“孩子现在恢复很好,已经可以吃东西了。但是金属别针在孩子身体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的溃疡,目前还需要住院治疗。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

       小月饼是在13日凌晨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转院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从家属携带的CT片子中能清楚看到,在孩子的胃部有一个金属的“别针”。当时,别针的口子是张开的,约2.7厘米,非常的锋利,很容易刺到胃部。

再次进行详细检查后,医生确认了别针所处的位置,同时给出了两套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即通过开腹手术将别针取出。如果进行开腹手术,腹部打开后再把胃腔划开,取出别针。这种方式相对安全,但是手术对于孩子创伤很大,特别是才6个月的婴儿。 

在和家长沟通后,家长和医生一致决定使用第二套方案,也就是使用内镜,下异物钳将金属别针取出。这是一种微创的方式,难度很大的同时风险也很大。主治医师王潇说:“我们和家属共同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为能顺利将别针取出,将伤害降到最低,术前,王潇医师和他的同事反复研究夹取方案,并进行多次演练。

 所有准备完毕之后,“小月饼”被推进手术室。经过5分钟的紧急处置,最终别针被成功取出。经查看,由于别针在胃里时间已久,别针已开始出现被腐蚀的痕迹。

   虽然取别针的过程很惊险,但看到孩子有惊无险,我们的心才放了下来。采访中,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别针是孩子自己吞服的,当时别针就戴在孩子身上。原本是卡住孩子的“平安符”的。

4月12日晚上8点多,小月饼父母听到孩子出现咳嗽,发现平安符在孩子嘴里,卡平安符的别针却不见了。床上、衣服上都没有。他们当下怀疑别针被孩子吞服到肚子里了,赶紧到六盘水医院查看,医院检查确认后随即通知孩子父母转院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王潇医师告诉记者,像小月饼一样发生幼儿吞服异物的情况,一般由于发现得早、处理及时,不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但王潇说,只是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就有300多名“熊孩子”因吞食各类异物至气管、消化道、胃肠道等,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医院消化科、呼吸科、小儿外科、急诊科、宣教科等多位专家再次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家长是第一责任人,预防是关键。儿童吞食异物危害大,严重危及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异物取出处理困难,重在预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看护好孩子,尽到监护责任。 

专家介绍了这些“熊孩子”吞食的异物主要为以下几大类:

1、【圆形异物 】硬币、磁力钢珠、游戏币、弹珠、棋子等,其中硬币发生的情况最多。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较小,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危害极大的是近期市场上售卖的磁力钢珠。

2、【长条形异物】  棒棒糖棍、铁钉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3、【腐蚀性异物 】以吞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危害性最大。纽扣电池进入孩子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4-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需短期内取出,否则危及生命。

4、【尖锐状异物 】 枣核、牙签、鱼刺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 

异物卡喉你要这样做

实行腹部挤压(如病人怀孕或过肥胖,则实施胸部压挤)。

如患者无法站立,将其平放在坚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挤五次,再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

患者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自救措施:将自己的腹部抵在一个硬质的物体上,比如厨房台面,然后用力挤压腹部,让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弹出。

 千万别这样做:用手指挖掏异物。(如用手指掏挖异物,只在看得到异物时才掏挖,不可盲目掏挖。)

绝对禁止:给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亮警报:只要窒息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

记者

李克彬

编辑

杜梦思 朱海婷

责编

代易

编审

石昌晗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