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遵义会议会址题匾
00:00 / -(海报制作:佘义婷)
嘿,朋友,你一定在遵义会议会址的大门上方见过一块黑漆金匾,上面刻着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遵义会议会址”。没错,这就是“我”,同时,“我”也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旧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一幅题字。不同于在馆内珍藏展陈的“兄弟们”,游客们在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时,第一眼见到的一定是“我”。
“我”的诞生,还得从会址的一次整修说起。1964年,国家文物部门斥资对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在工程即将竣工时,贵州省委领导认为,维修后的遵义会议会址重新开放时,若能用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做一块匾额挂在大门上便是最好不过了。根据贵州省委领导意见,省委办公厅拟写好报告,派遣省博物馆馆长等人赴北京呈送中央办公厅。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是遵义会议参加者之一,在听闻此事后,他答应尽快将报告转给毛主席。
据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李来福回忆,1964年11月的一天,毛泽东听说贵州来人请他为遵义会议题字,他很高兴,当即令工作人员取来纸笔。经过精心构思,他在一张长34厘米、宽24厘米的宣纸上,满怀激情飞笔写下了“遵义会议”四个大字。接着,又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宣纸右边写下了“会址”两字。两张纸接起来,六个字分三行,从右到左,一气呵成。
由北京寄到贵州后,这幅题字便被收藏进了贵州省博物馆内,后交归中央档案馆统一保存。1965年,遵义会议会址维修竣工重新开放时,遵义会议纪念馆将题字放大,用优质木料精工制成了长3.35米、宽1.04米、厚0.05米的“我”,高悬在会址大门上。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曾在书中这样评价:在毛泽东众多题词中,“遵义会议会址”这幅题词构想独特、运笔大气、夸张出奇、险峻挺拔,无论俯仰伸缩,皆酣畅流利、苍劲洒脱、错落有致、令人称绝。如今,以毛泽东题词制作而成的“我”,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长长久久地守护着那段光辉岁月下的革命遗迹。
(遵义台税兵对此文亦有贡献)